虎头鞋帽会做的手艺人不多了
因费时费力,这门传统手工艺面临传承尴尬
2016年03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3月27日讯(记者 宋祖锋) “万一哪天我不能做了,谁来传承这门手艺。”日前,即墨毛公泊村虎头鞋帽、布老虎传承人徐秀兰对传统手艺的传承表示担忧。据了解,如今在即墨当地只有少数老人仍在坚守这门传统手工艺,因费时费力年轻一代又不愿意继承。
  “我是当初跟着我婆婆学习做布老虎的,到现在快40年了。”24日,在即墨移风店镇毛公泊村,76岁的徐秀兰正坐在炕头缝制布老虎。徐秀兰说,制作布老虎是一个细致活,需要十多道工序,缝制一个布老虎大约需要10多个小时。制作布老虎时,先要在纸上裁出版样,然后根据版样将布片裁好用针线缝合起来,内部填充上材料,再将其他部位一一缝上,最后,一只惟妙惟肖的布老虎就做成了。
  “谁家出生的孩子过‘百岁’那天,都会戴虎头帽穿虎头鞋,骑上布老虎。”徐秀兰说,虎头鞋因男孩、女孩的差别,而有不同的颜色及样式,以表达不同的寓意。男孩一般穿红色的虎头鞋,寓意长大能当官,女孩穿绿色的虎头鞋希望以后能成为“官娘子”。布老虎则寓意孩子虎虎生威、虎头虎脑,以后健康成长。
  据了解,虎头鞋帽、布老虎制作工艺在即墨大沽河流域已经流传千余年,如今在即墨地区,仅在移风店镇毛公泊村、孙家村尚存有几位老年妇女掌握这门手艺。徐秀兰说,因为虎头鞋帽、布老虎是纯手工制作,费时费力,而一个布老虎市场价值仅为20元左右,加之现在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一代又不愿意费力去学,所以会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徐秀兰现在非常担忧“制虎”手艺以后会失传,所以她不仅将这门手艺传授给她5个女儿,而且还主动向感兴趣的年轻人传授。
  记者从即墨移风店镇政府了解到,为了传承这门手艺,政府部门还邀请“制虎”工艺传承人走进校园,通过对孩子兴趣的培养,达到传承的目的。除此之外,即墨当地文化部门已经将“制虎”工艺申请为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即墨胶东非遗博物馆设立展位,请来传承人向参观者免费传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