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出现在“人墙”里的农民工齐加军(左)和李庆峰(右)再次来到事发地,讲述28日晚他们组成人墙遮挡伤者的情形,事发地的血迹还清晰可见。 本报记者 张中 摄
形成人墙,阻挡车流,保护伤者,擦血止血,打120……“最美人墙”用行动诠释了善心和社会的正能量。为此,本报发起全城寻找“最美人墙”的行动,推动全社会形成人心向善的风气,并以此感染更多的人做好人好事。就像救人者曹艳所说的,“人的善良和爱是无处不在的,而这份善每个人都应该传承和发扬。”
30日,本报寻找到了组成“最美人墙”的20余位好心人中的11位。他们来自各个阶层,有事业单位干部,有热电厂工人,也有农民工,多数是中年人,最大的都68岁了。
路遇陌生伤者,伸出援手相助,在他们看来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我们都是出自善良的本真,完全自觉地去做这些事情。”很多好心人在重温28日晚上那一幕时还在被当时的场景感染,“感动了他人,也感动了自己”。
本报记者 杜洪雷 王兴飞
实习生 张金波
“家人担心我被讹
但我觉得该这么做”
往常到了晚上6点多,济南市洪山路南段的车辆并不多,倒是上山下山的行人如织。28日晚上6时30分许,下班回家的曹艳和朋友朱晓萍开着车在洪山路上自北向南行驶。车行至洪山路靠近牧牛山的下坡路时,两人发现一名男子骑着电动车摔倒在坡下。
“那人正好摔在了机动车道的中间,我们害怕再有车辆经过,如果看不到有人在地上,会再次伤到伤者。”曹艳立即将车就势停在路西,和同伴下车一起去查看男子的伤势。
见男子已昏迷,曹艳第一反应就是拨打120,并返回车上拿了一条毛巾,捂在男子的伤口上止血。曹艳称,她拨打120的时间是晚上6时32分,大约6时38分,急救人员给曹艳回电话称10分钟至15分钟赶到现场。
在这期间,曹艳和急救车一直保持通话,按照电话里医生的指示稳住伤者,“我们也不敢轻易动他,害怕再对他造成伤害。”
等急救车运走了伤者,朱晓萍才匆忙回家,随后向家人说起了这件事,家人都觉着她们胆子太大了。“家人说我们要小心别被讹上,不过我们始终觉得这是应该做的,社会是需要弘扬正能量的。”曹艳表示,在看到本报的新闻报道后,她还和朱晓萍进行了交流,“虽然有网友说我们有的人是在那里看热闹,但是大家当时都真的很焦急,很为那个伤者担心。”
拿毛巾止血
自发成人墙
在济南市历城供电公司上班的仇继东28日晚上下班回家正好路过事发地。“我看到有人受伤了,就赶紧过去看看。”据仇继东回忆,他过去的时候,老人已经躺在地上,“当时有四五个人在那里,都说赶紧打120急救电话。”
随后,仇继东从曹艳手中接过毛巾帮伤者止血。“他的后脑勺和耳朵上面全是血,这个时候还稍微有点意识,头开始不停地晃动,我就帮着他扶住头部。”仇继东称,电话中急救人员教给了他一些简单的急救措施。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周围的人也越聚越多,大家逐渐形成了一道人墙。“我们全是自发的行为,就是想赶紧救人,其他的也没多想。”曹艳称,“当时感觉时间过得好慢,大家都盼着急救车能早点儿赶到”。
蹲在地上的仇继东一抬头,还发现人群中竟然有两名同事。他们分别是外出散步的赵书勇和刚刚跑步回来的郎秀斌。在等候急救车的过程中,他们两人不停地帮着指挥过往的公交车和私家车,“我们没有专业的救援措施,只能站成一排帮他挡住过往的车辆。”郎秀斌说,大家虽然都是举手之劳,但朋友们看了报道后都觉得他们干得很好,“大家说就应该这样,有困难大家一起上!”
伤者邻居
护送他去医院
伤者王泉(化名)倒地之后,衣服口袋里的手机也掉在地上。“我们拿起伤者的手机,想着能够联系他的家人,却发现手机有密码锁屏。”曹艳说,当时现场还有人想到拍下伤者的手机发在自己的朋友圈,试图以此来寻找伤者的家人。
“我们猜测伤者应该是附近小区的居民,随着人群的聚集,应该会有人认出他来。”齐加军、李庆峰和陈守明是附近工地的农民工,听到路口有人聚在一起,就走下坡赶过来。“真是有很多的热心人,有一个穿蓝色冲锋衣的男子和白色衣服的女子一直在现场帮助受伤的,我们看到都很感动。”齐加军说,人群聚集起来了,伤者就更安全一些,那些过往的车辆都慢了下来。
家住康桥颐城的李咸生在上山散步时看到前面围了很多人,就加快脚步走过去。“我一看,这不是我邻居王泉嘛,我赶紧过去帮他,按住他的头不让他乱动。”在这个过程中,李咸生不断安慰伤者,让他坚持住,告诉他救护车很快就会过来。
救护车过来后,李咸生和伤者家属一同把伤者抬上救护车,并陪着去了医院。当谈到自己的所为时,李咸生表示这都是应该的,换了任何人都会这样做的,“当时有一个小姑娘很上心,救护车迟迟不来,她一直打电话催。”
“看过了扶不扶
再看这个感觉很温暖”
30日,已经68岁的刘绍文突然接到好几个朋友的电话,因为他们在本报头版看到了刘绍文的身影。28日晚上,刘绍文和老伴在小区附近散步,碰巧遇到这一幕。“出事的时候我们不在现场,事发大概两三分钟后我们才过去的,当时有个女同志已经在拨打120了。”刘绍文说,“我们也都很着急啊,也不敢乱动他,路上车来车往的,我们这些人就那样帮他挡着。”
刘绍文提到的女同志就是照片中打电话的郭昕。在现场,她从曹艳那里接过急救车的电话,不停地与急救车沟通。当晚,郭昕在自己的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信息:“为自己的勇敢和善良,做了我所能做的一切。”
事后,郭昕一再表示自己只是做了平常人应该做的事情,但是她对自己的行为也挺满意的,“我希望我们这次的行为可以消除社会上一些不好的想法吧。”
“人的善良和爱是无处不在的,而这份善每个人都应该传承和发扬。”伤者被救护车拉走后,郭昕还留下来把现场的卫生纸、血迹等做了清理。
“我们都为她感到骄傲。”郭昕的同事马女士说,这种救人的事情发生在郭昕身上再正常不过了,“她就是一个非常善良和勇敢的女孩,如果再发生这样的事,她还是会挺身而出。”马女士说。
李咸生的同事宋先生称他29日晚上就看到了这个新闻。“我当时还很诧异,现在社会上很多不扶老人的事情,看多了都觉得心寒,再来看看他们的举动,心里突然感觉特别温暖和舒服。”宋先生说,跟李咸生打招呼后,他也忍不住询问伤者现在的情况,“这也是我们所有人目前最关心的。”
伤者女儿感谢 “最美人墙”
在全城寻找最美人墙的同时,躺在病床上的伤者同样牵动着市民的心。
30日下午,记者在省立医院东院了解到,伤者王泉(化名)依旧未苏醒,需要呼吸机维持正常呼吸。除颅底骨折和多发性脑损伤外,由于存在脑脊液漏症状,积液自右耳道和嗓子部位往外排出,其中嗓子部位积液排出对呼吸造成影响,在医院的建议下,王泉于30日下午进行气管切割手术,目前仍在观察治疗阶段。
意外发生时,王泉的妻子和28岁的女儿王晓(化名)均未在现场,意外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对家人而言还是个谜。30日中午,王晓联系本报记者,希望能看到意外发生前后的现场照片。
“照片我都收到了,谢谢。”在收到现场照片后,王晓说,父亲倒地后现场热心市民的施救让她十分感激,“我第一次看到现场,原来是这个样子,事实上出事后家人都直接赶到了医院,连电动车都没去管。”王晓说,如果不是有热心市民拍摄了现场照片,她或许永远都不知道父亲倒地后有这么多人帮助过他,这让她和家人倍感欣慰。
“这些现场照片和电动车都会交由交警部门分析鉴定,另外路口有监控录像的话还会调取监控,以确定我父亲是遭遇了事故还是意外。”王晓说。
本报记者 王兴飞 杜洪雷 实习生 张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