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学习电脑。
◤邻里互助养老效果显著。
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组织形式,以及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基层工作面临着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年来,甸柳新村街道主动适应形势变化,紧紧围绕“三建三统筹”的工作方法,提服务、聚民心、促发展,不断赋予基层工作以新的内容。
本报记者 朱文龙 通讯员 刘亚男
1
协商民主促和谐
近年来,甸柳新村街道积极搭建平台,统筹协商方式解决矛盾难题。目前,该街道已建立以社区协商议事会议为主要形式,小区协商、业主协商、民主评议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基本协商平台,按照“四定六步双公开”工作法(即“四定”,确定协商主体、拟定协商内容、设定协商类型、选定协商形式;“六步”,收集议题、确定议题、拟订方案、协商议事、督促落实、结果公示;“双公开”,协商过程、协商结果全公开),不断拓宽居民“发声”渠道。
为解决400户居民供暖问题,甸柳第三社区特意成立“专项议事小组”,相关利益方共同为用暖难出谋划策,最终在冬天到来之前解决了集中供暖问题。五区15号院曾私搭乱建严重,由于年代久远,拆除难度较大,协商议事会表决后,13天内拆除20余处违章建筑,改建成车棚。此外,在提升便民市场、改造“双气”入户、实施开放式小区物业化管理等工作中,街道在社区、居民、驻区单位之间积极搭建有效协商平台,通过专题协商、问题协商和常规协商三种方式进行分类处理解决,得到广大居民认可和好评。
2
创新社会治理形式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战略任务。那么社会精细化治理的内涵是什么?街道经过深入考虑,结合辖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建立有效机制,统筹群众力量提升社区治理。大力提升社区服务和管理水平,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
按照“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出发点、以培育社区治理多元主体为着力点”的工作思路,街道充分发挥社区平台作用,整合社会组织资源优势、社工人才专业优势和社区志愿者服务优势,推动“社区+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社区志愿者”的“四社联动”服务机制。
目前,8个社区共有各类社会组织40个,常年在社区参与活动、服务的居民2000余人,居民自发打造出“老顽童电脑班”“上善若水国学俱乐部”“翰墨轩书法班”“追梦舞蹈艺术团”等活动服务队伍;街道引进山泉、基爱两家社工机构专业社工,在甸柳一居、甸柳二居开展养老服务、青少年服务、道德教育等服务项目;在各社区成立“党员、志愿者联盟”,将热心社区建设、有专项服务技能的居民、党员聚集起来,常年在社区服务残疾人、服务老年人、维护楼道环境卫生、引导小区交通、管理车辆停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街道登记在册的志愿者已有1500余人。
3
“双品牌”实现“双提升”
街道坚持“街道统领、一居一品、融合发展”的思路,发挥街道、社区党建“双品牌”带动效应,坚持品牌带动、全面发力,实现社区服务、治理的“双提升”。
建优质品牌,统筹优势资源形成发展合力,现在已成为街道上下的共识。经过长久的实践,甸柳新村街道在街道方面和社区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街道层面,创建“仁和长韵,乐居甸柳”品牌,从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入手,全方位、多层级开展综合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在街道上下营造“人人讲服务、事事高效能”的工作氛围。
社区层面,各社区深挖优势资源,突出特色重点,分别在典型带动、为老服务、场所设施、服务创新、地区共建等优势潜力方面,建立起“人和乐居、长者乐居、悦文乐居、阳光乐居、宥安乐居、联心乐居、祥和乐居、暖阳乐居”社区品牌,各方资源优势互补,形成均衡发展合力。
如今,在甸柳一居片区,集社区医疗、日间照料、社区食堂、文体活动四方功能于一体的“四能合一”社区服务中心即将建成,预计今年6月投入使用;甸柳二居“四位一体”养老服务模式也逐渐成熟;甸柳三居,高标准打造社区影院、社区健身房,整合优质文化资源的举措深受居民欢迎;甸柳四居则打破服务“围墙”,提供走家进户“全人”服务,实现“政策法规一口清,贴心服务零距离”服务模式。街道8个社区已有5个办公服务用房达到1000平米以上,服务功能大大增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