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与清明
2016年04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黄晓岭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到清明节我总是喜欢吟杜牧的这首诗。
  清明节在民间往往叫寒食,其实清明与寒食是两个节日,现在已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是寒食,因此寒食三天中的前一天也称一百五,第二天称大寒食,第三天为清明,末天称末寒食。在济南有:“一百五燕子来到济南府。”之说,说明寒食天气开始变暖,候鸟开始南归。但民间还有:“早寒食晚寒食,过了寒食冷十日。”之说。说明寒食前后天气虽然变暖了,但气候还不稳定,有时还有可能来冷空气,这时棉衣不能离,以防突冷,过了寒食节十多天后立夏了气候才能稳定。寒食中的一百五,过去家家门口插柳枝,据说是为了纪念剜肉救晋文公重耳的介之推先生。民间还有荡秋千、郊外踏青、蒸面燕、蒸面刺猬习俗。寒食节在古时还有禁炊火的习俗,故称寒食。
  清明节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一个节气,也是一个节日,是自立春时每十五日一个节气,第五个节气为清明节。清明节最大的活动是上坟祭祖,这天野外坟地里烧纸祭祀亡灵者络绎不绝,在济南东郊的茂岭山扫墓的人熙熙攘攘。有首唐诗写道:“寒食祭扫冢一堆,风吹旷野纸钱飞,黄泉不知生人泪,暮雨萧萧惆怅归。“
  清明这天在民间流行吃熟鸡蛋。记得儿时,母亲天不亮就起来煮鸡蛋,等我和妹妹起床后鸡蛋已煮熟,这时我与妹妹每人两只,母亲让我们趁早吃下,说这样以后我们的眼睛会清晰明亮。我总是舍不得吃,把它用红纸染红了,拿着玩几天才舍得吃,因为那时平时较少吃到鸡蛋,清明节也算给了一个“奢侈”的机会。现在有些地方还行吃鸡蛋,不过孩子不再是吃两个,而是煮一些任意吃了。
  插柳枝的习俗现在在我们这儿农村,已经很少,因为在上世纪初,学校里给孩子下通知:爱护树木,保护环境,不要再损伤这些可怜的柳树了。自此清明节家家门口也就很少见到柳枝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