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前渐成停车场,最多达30辆
村民呼吁市民莫将车辆停放在此
2016年04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祠堂广场停放各种车辆。 本报记者 梁越 摄
     临近清明节,不少市民开始陆续前往祠堂祭拜过世的老人,而不少村民反映偌大的祠堂广场竟成为停车场,最多达30辆,此举既不雅观又容易造成地面塌陷。在此,村民呼吁广大市民不要将车辆停放在祠堂广场,还过世亲人一片安静。

本报记者 梁越     
  祠堂广场
停放30辆车 

  “我们村距离县城比较近,在村子西北方建设有祠堂,原本祠堂是祭祀亲人的地方,可门前偌大的广场却成为停车场,每天各个时段均停放很多车辆,相当不雅观。”济阳街道榆梁居村民张先生说。
  28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在县城东北方向的榆梁居村,并找到了张先生所提到的榆梁祠堂,祠堂门前十分宽敞的广场上停放了16辆私家车,分别停放在广场的东侧与南侧。
  “这么大的广场闲着也是闲着,为什么不把车辆停放在这儿呢?我工作的地方就在这附近,把车辆停放在马路边也不放心,生怕车辆被划了,而祠堂是最好的地方,既宽敞车辆相对又少。”准备驾车离开广场的陈先生说。
  榆梁居村民梁先生也表示,近年来村子中私家车增长速度太快,差不多每家门前停放一辆车。“而很多车主又是新手,车辆剐蹭现象比较频繁,双方都是邻居大家也不好意思让对方帮忙修车。”
  “后来村里的不少老人提议可以把车辆放在祠堂门口,那样剐蹭现象出现的次数会很少,又方便村民生活。于是,祠堂广场便默认为本村的停车场,逢年过节时整个广场停放数量高达30辆。”村民李女士说。
车辆反复重压
地面出现裂纹

  祠堂门口的广场确实方便了“有车一族”,但不少市民对此现象又提出质疑。“祠堂本是一个清净的地方,存放逝去老人的骨灰,每天车来车往、谈笑风生则是对先人的不尊重。”市民朱先生说。
  “每隔三天该村附近便有集市,不少车主将车辆停放在那里再赶集购物,在驾驶车辆离开时还会将车内或手中的垃圾扔在广场上,既不雅观又给祠堂管理人员带来一定的负担。”附近村民高先生说。
  此外,每逢春节、清明节、鬼节、祭日,村民均来祠堂祭奠过世的老人。“车辆停放太多,使得原本宽阔的道路变窄,老年人稍不注意就会被碰到,增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榆梁居村民赵女士说。
  “每天车来车往,原本结实的道路也慢慢变得脆弱,某些地方也有了裂纹。几年、十几年后道路会更加不堪,这又会增加村庄维修广场的费用。”赵女士说。
  由于祠堂广场全天开放,设置围挡或安排专人管理也不现实。由此,不少村民呼吁车主们不要将爱车停放在此,还过世亲人一片安静,让祠堂恢复原有的清净、干净与雅观。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