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将至,刻碑生意能红火一阵”
李月辉下岗后学刻碑,如今小有名气
2016年04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正在工作的李月辉。
  李月辉的店铺前摆满了墓碑。
     63岁的李月辉,从小就对文字抱有很深的热爱,毕业后也一直从事关于文字的工作。下岗后为维持生计,但又不想丢失自己的兴趣爱好,便跟朋友学习石刻,从事刻墓碑的工作,成了济阳县远近闻名的“石刻家”。据了解,清明将至,很多市民慕名而来求购墓碑,李月辉现已接单50块左右,需连续工作半月才能完成任务。
  文/片 本报记者 刘慧   

清明将至,火了刻碑人
订单已达50块左右

  30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济阳县韩家街刻碑人李月辉的店铺中,店铺外面的空地上堆放着一些还没有雕刻的石板,店铺的墙壁上竖了几块已经完工的墓碑。李月辉正拿着长尺蹲在一块石板前刻画,而他的妻子则守候在一旁,看他是否需要帮助。每当李月辉干完一项工作,想进行下一步时,他的妻子总能快速地将工具送至他的手中,配合默契。
  因清明将至,最近李月辉店铺的生意比较红火,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便有3位市民上门订购墓碑。据李月辉介绍,自过年后不久便已经有不少市民给他打电话或者来店铺预订清明节的墓碑,最近几天来的人更多,一天能接待6位左右。
  据了解,李月辉店铺的订单现已达50块左右,李月辉制作一块墓碑大约需要3个小时的时间,一天能制3-4块。“县城的死亡率是一定的,每年清明节的订单量都差不多。”李月辉说,目前接收的订单他需要工作半个月才能基本完成,“为了保证墓碑雕刻的质量,清明节前我就不再接单了。”
将爱好带到工作中
成了远近闻名的“石刻家”

  李月辉今年63岁,从事刻墓碑工作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了。“我是1995-1996年开始做广告业务,开了一家店铺。”李月辉说,经营一段时间后发现入不敷出,外面的帐迟迟要不回,店铺关门。“再加上1998年工厂效益不好,我也就没了工作。”
  之后一段时间里,李月辉每天都在琢磨他究竟能做些什么,家里一群老小还等着吃饭、过日子。“我从小就喜欢文字、书法,在单位也一直从事宣传工作,平时喜欢写些小文章。”李月辉说,跟文字打交道时间长了便不想转行,再加上他对文字确实热爱,“正巧有一位朋友他的工作便是‘刻碑人’,我觉得这个工作比较新鲜,便跟他学了一段时间。”
  据李月辉介绍,几个月后他便已经学成,在原先店铺上干起了刻墓碑的工作,一干就是十几年。其间李月辉为让墓碑上的字体更好看、舒服,便利用电脑打印字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整,这样雕刻出来的字体才美观、大方。
  据了解,李月辉不仅雕刻墓碑,像济阳县韩家小学、人民法院门口的大字也都是他雕刻的,生意遍及全国各地。
长年低头工作,坏了脊椎
需戴矫正器工作

  “你可千万别小看刻墓碑这个工作,它并不是人人都能干好的。”李月辉说,雕刻工作非常累,过程中不允许出现一丝的差错,更需要雕刻者对书法、石刻、文字、印刷等知识都有所了解,“并且它还需要你长年低头工作,我现在的脊椎不好,需要戴矫正器,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来源于它。”
  据李月辉介绍,以前从事刻墓碑工作的人并不是很多,再加上市民当时的生活水平也不容许他们去购买墓碑,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刻碑人这个职业并不受人待见,“以前来我们店铺串门的人基本上没有,他们说看着墓碑感觉阴森森的。”此后一段时间内,来订购墓碑的市民突然开始增多,因此也激发了很多店铺开始从事雕刻工作。
  “济阳县每个乡镇基本上都有刻墓碑的,县城里面也有好几家,随着祠堂、集体墓地的开放使用,他们的订单也就慢慢地变少。”李月辉说,再加上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太愿意从事这种职业,再过几年刻碑人这个工作差不多就消失了,“我现在的身体就跟不上了,想着明年退休回家看孙子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