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手术后癌细胞弥漫性转移,29岁的杨然然放弃治疗摆地摊
“我要为孩子多积攒些未来”
2016年04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看着大女儿表演,杨然然目光中满满都是爱。
     文/图 本报记者 黄广华
本报通讯员 郭剑波

  “两个女孩的妈妈、摆地摊烤冷面、癌症患者。”当这些标签全部贴在杨然然身上时,这个年仅29岁的农村女子没有消沉。面对已双肺弥漫性转移的癌细胞,她选择放弃治疗,和丈夫一起支摆小吃摊赚钱。“孩子未来的路还很长,我要给她们积攒些未来,多陪她们一段,等我走了,让孩子们没有这么大的压力。”杨然然坚毅地说。

砸锅卖铁也给妻子看病
  2014年,对家住邹城市唐村镇包庄村的杨然然一家来说,是充满痛苦回忆的一年。
  当年12月份,刚生完小女儿的杨然然在医院被查出患有甲状腺癌。“那年5月份,我父亲被肺癌折磨了三年后医治无效去世。当时为了给我父亲看病,花掉了家里所有积蓄,还欠下10多万元的外债。”3月28日下午,杨然然的丈夫王福俊告诉记者,妻子被确诊为癌症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震懵了家里所有人。父亲因癌症刚去世,本来以为妻子生下第二个女儿会给家庭带来新的生机,没想到一年之中家里两位亲人都遭此劫难。一直陪伴杨然然的丈夫,一度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当时感觉什么事都摊我头上了,感觉心里压力确实很大,想不通,也想不开。”王福俊说,双重的打击让这个本身就负债累累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王福俊告诉记者,在2014年10月份杨然然快生产的前一个月,家人就发现了杨然然的脖子上起了一个肿块,“但是为了迎接二女儿的出生,我们当时没有太在意,想着等生完孩子再去医院检查”。生完孩子两个月后,杨然然脖子上的肿块长得越来越大,也越来越硬,她才在家人的陪同下去医院做了检查。“当时在济医附院做得穿刺活检,确诊为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
  28岁的年纪就患上绝症,让杨然然一度失去生活的希望和信心。“当时想着反正也看不好,钱也是白花的,就想着顺其自然不管它了,不想拖累家里。”杨然然告诉记者,家里已经债台高筑,不想再因为给她看病,让这个家彻底垮了,有点钱还不如都花在儿女身上。可是,这些话说出来,就像一根根针扎在丈夫王福俊的心上。就是砸锅卖铁也要给妻子看病,王福俊在心底暗暗地对自己说,“只要有人在,咱不怕花钱,钱花了再挣”王福俊这样安慰妻子。

为了孩子放弃治疗卖小吃
  3月28日下午4时许,收拾完自己的烤冷面的车子,看还有一点时间,杨然然夫妇领着两个女儿在自家院子里玩耍了一会。刚从幼儿园回来的大女儿不停给爸爸、妈妈和妹妹表演刚学会的舞蹈和儿歌,稚嫩的歌声让这个小院里顿时充满了笑声。看看丈夫怀里的小儿女,再看看大女儿,杨然然的目光里流露出了浓浓的母爱。
  “卖烤冷面的想法,去年在北京做手术时就有了。”杨然然告诉记者,2015年至今,从济南到北京,她已经历了三次大手术,把整个脖子周围包括锁骨周围的淋巴全部切除了。但幸运女神并没有眷顾她。最近一次检查结果显示,癌细胞已扩散到肺部,而且是双肺弥漫性转移。“医生说,目前再进行手术和化疗已没有任何意义。”杨然然说,面对这样的结果,她选择坚强。
  杨然然告诉记者,从住院治疗到第三次割除手术,16万余元的医药费都是亲朋捐助的,家里再也拿不出钱给自己看病了。“是该找点事做了。”杨然然说,在北京做手的时她曾吃过一种好吃的烤冷面。就想着回家摆摊卖烤冷面,一来给家庭减轻点负担,二来也想出来散散心。”杨然然说。
  王福俊告诉记者,刚开始妻子提出摆摊赚钱时,他是反对的,后来她把想法给我一说,我就同意了。“只要她高兴,对恢复也好点”。就这样,每天下午4点半从家里出发,骑40分钟的三轮车,到城区的城中城出摊。
  杨然然告诉记者,烤冷面每份5元,每份能挣2元,一天最多能卖20份,能挣三四十块钱。“我能挣一分,就能给家里减轻一分的负担。”她说,虽然生命无法选择,但剩下的路自己却可以做主。“两个孩子未来的路还很长,希望通过努力为她们多攒一点未来。”杨然然说。

300元买份烤冷面 市民捐款热情高
  28日晚6时许,在邹城城中城的步行街上,繁华热闹的夜市像往常一样拉开了帷幕。伴随着周围熙熙攘攘的人流,她和丈夫忙活了起来。简单的工具,熟练的手法,恬静的笑容,让您无法想象眼前的杨然然是个正在和病魔斗争的癌症患者。
  在附近商场工作的刘女士像往常一样来到杨然然的摊位前,照旧要了份烤冷面,在摊位前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我连续一个多星期过来吃她的烤冷面了,味道很好,关键是她的故事很感动我。能为她做的很有限,每天过来买份烤冷面也算支持她吧,”其实,自杨然然的烤冷面摊开张以来,受到了很多爱心人士的关注。
  在包庄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渠景忠2015年就注意到了杨然然的情况,并一直关注。在渠景忠的帮助下,政府为杨然然加办理了低保,并多次进行了救助。今年3月份,在多次和杨然然夫妇沟通后,渠景忠把杨然然的遭遇和坚强举动编辑成文,发在了自己的朋友圈里。“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爱心关注。”渠景忠说,在他发朋友圈的第二天,一个火锅店的老板组织员工捐款6200多元。邹城球迷协会也组织球迷捐款1500多元。还有爱心市民通过微信捐款,100元、200元……爱心从四面八方汇集。
  王福俊手中有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所有捐款的明细。“邹城八中一位老师花100元买了份冷面,又组织学生捐款640多元;邹城电视台的郭主任花300元买了份冷面;还有很多好心人,都是给50元、100元、200元,有的要份烤冷面,有的什么也不要。”杨然然说,不到一星期,她的烤冷面摊收到爱心捐款18000多元,她要把爱心款都记清楚,虽然不知好心人的名字,但这些好人的身影会激励着她努力向前走。
  如您想伸援手帮帮这个困难的家庭,可拨打爱心热线0537—2110110,18678730181,也可拨打杨然然的电话15589754008。杨然然卡号:农村信用社6223200800935771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