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建了3年,海参增产3倍
黄岛投放人工鱼礁建设海洋牧场,生态修复成效初现
2016年04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3月31日讯(记者 殷萍 通讯员 徐元伟) 海域里投放人工鱼礁打造海洋牧场,三年来,黄岛一些海域的生态修复有了成效,养殖的海参产量比之前提高三倍以上。
  3月31日,在竹岔岛附近海域占海面积98公顷的海洋牧场,老尹家海参负责人尹宝昌收获了今年的第一批海参。 “现在潜水员下去半小时大概能捞80斤左右海参,个头也挺大,一斤大约三四只,产量比投放礁石以前能提高三倍以上。”据悉,青岛老尹家海参在竹岔岛海域的海洋牧场项目计划总投资4000余万元,从2013年以来,投放各种人工礁体9万空方。
  在目前近海渔业资源衰退的形势下,黄岛区开展以增殖型人工鱼礁建设为主的海洋牧场,大都建在水深20米以内的海域,特别适合海参、鲍鱼、海胆等海珍增殖,是一种纯自然的养殖方式,可以保证海产品品质。海洋牧场建设,不仅对海参鲍鱼的养殖有好处,同时对鱼类,对海底的海洋生态都有一定的好处,海草、裙带菜、绿叶菜,明显比以前多多了。
  据悉,根据山东省人工鱼礁规划,黄岛区共规划建设人工鱼礁区5个1045公顷海域,主要以斋堂岛人工鱼礁区、竹岔岛人工鱼礁项目等为主,目前已完成水泥预制件、水泥管、石头等礁体投放65.1万立方。经过3年的建设,结合深水网箱和藻类养殖,人工鱼礁区内鱼类资源丰富,基本恢复了海洋“造血”功能,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修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