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兴线狮入选第四批省级非遗名录
大调、五莲茂腔、三庄石雕石刻同时入选
2016年04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杨淑学正在表演高兴线狮。 本报记者 刘涛 摄
     本报3月31日讯(记者 张永斌 通讯员 崔恩君) 近日,省政府公布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日照的“高兴线狮”、“大调”、“茂腔(五莲茂腔)”、“三庄石雕石刻”4个非遗项目成功入选
三庄石雕石刻
入选传统美术类项目

  此次公布的山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5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59项。其中,代表性项目名录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等9大项类别;扩展项目名录分为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9大项类别。在日照市申报的非遗项目中,“高兴线狮”入选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大调”入选传统音乐类,“茂腔(五莲茂腔)”入选传统戏剧类,“三庄石雕石刻”入选传统美术类。日照市入选的这4个非遗项目特色突出,价值独特,具有一定影响力。
  “高兴线狮”是在民间狮舞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系民间艺人将狮子舞和提线木偶相结合,创新出的狮舞新形式。线狮表演过程中,需要脑、眼、耳、手、臂、腿、脚并用,特别需要脑与手、脚的协调,有利于健身和启智。
  “大调”是“鲁南五大调”之一,《山东民间歌曲论述》一书记载,“大调“仅流行于日照一地。“大调”流传下来的主要作品是《梧桐叶落金风送》,属主曲结构,其旋律古朴、典雅、抒情委婉、风格独特。以其中的主题音乐为骨干,其他旋律围绕它不断扩展、变化、重复,形成一首完整的作品。
  “茂腔(五莲茂腔)”是以五莲地方方言为发音标准,成就其独特的唱腔或凄婉动人,或高亢明亮,五莲茂腔的唱腔正如五莲人的性格和语言,更具直、率、亢、脆特点。五莲茂腔的剧情多是倾诉人间不平、抨斥世事丑恶的民间故事、历史故事、传说故事。据说共有400多个剧目,但真正传承下来的传统剧目只有“四大京”、“八大记”。
  “三庄石雕石刻”是一种纯手工雕刻工艺,起源于清末。当时的石雕石刻工艺主要用于修复纪念铭文、历史文化名人旧墓碑复制翻新,民间家族谱碑制作,及民间农村家用石质用具,如老石磨盘、碌碡石、门砖石刻花和建筑桥栏杆等。
目前已有
省级名录项目18项

  近年来,日照市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的部署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和保护工作,并积极扶持非遗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2006年以来组织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工作。目前,全市登记普查线索3500余条、调查项目1400余个,走访调查非遗传承人3000余名,整理了400余个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初步摸清了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家底,并组织申报了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推进了其保护和传承。
  截至目前,日照市已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过门笺)、国家级名录项目5项(莒县秃尾巴老李传说、莒县孟姜女传说、莒县过门笺、东港区满江红、开发区渔民节)、省级名录项目18项(除已被列入国家级名录的5项之外,其他13项分别是“岚山渔民号子”、“黄墩皮影戏”、“五莲剪纸”、“五莲割花技艺”、“周姑戏”、“转秋千会”、“传统小船制造技艺”、“日照黑陶烧制技艺”、“莒县查拳”、“高兴线狮”、“大调”、“茂腔”、“三庄石雕石刻”)、市级名录项目79项、县级名录项目200余项。已公布了三批市级代表性传承人46名,其中6名被省文化厅公布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