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退就退”是一种特权
2016年04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刘昌海

  时下,延迟退休是社会上热议的话题。国务院日前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方案”。但在湖南一些地方,近期却有一些年龄并不算大的“局办委”或乡镇“一把手”、重要班子成员向上级打报告,要求按照地方“公务员50岁(或50多岁)以上可退居二线、享受比在职时更高待遇”的政策,自请“早退”,成为“休而不退”的“散吏”。(4月5日《瞭望》新闻周刊)
  还没有到法定退休年龄就可以不去上班,而且待遇还要比以前更高,如果所有人都能够享受到这样的政策,这叫做社会福利。但如果这样的“福利”只是一小部分人才能享有,这叫做特权。现在的形势是,延迟退休已经提上国家的议事日程,很多劳动者都可能要继续劳动更长的时间才能迎来闲适的退休生活。而一些50多岁的公务员只要具有一定的级别,就可以“早退”,这应该叫做什么,不言自明。
  本来,领导干部因为年龄偏大等因素“退居二线”,去做一些非领导工作,利用过去的经验继续在其他岗位上发挥余热,同时给年轻有为的干部腾出了大展身手的舞台,这样的制度设计有一定的道理,是干部“能下”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在很多地方退二线实际上成了提前退休,使得政策的执行早就变了味。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归根结底还是两个字:利益。年轻的干部想顶上来,年老的干部却退不下去,同时又囿于领导职数所限不能任意扩编,只好打提前退休的主意。这也是每逢机构改革,一些地方就会掀起一阵提前退休热的原因所在。而所谓的工资福利照发、每年2万元至3万元经费补偿,只不过是各方利益平衡的结果。
  这样做的弊端,正如报道中提到的那样,会使一些40岁以上的干部觉得自己“未老先衰”,认为自己失去了晋升的空间和机会,从而早早丧失了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也会形成另一个极端,使得另外一些公务员削尖脑袋往“上面”挤,想尽办法捞个一官半职,以享受未来的提前退休待遇,反而加重了“官本位”的思想。
  说白了,干部“加钱早退”还是干部“上来难下去更难”惹的祸。想要避免普通职工延迟退休、领导干部却要提前离岗的荒唐,需要取消领导岗位过高的附加值,同时设计出真正“能上能下”的机制,让官员退出不再只有退休这一个出口。否则,就总会有人想出其他变通的法子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