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她老打我,但有妈才有家”
父亲胃癌去世,淄博女孩带着精神病母亲上大学
2016年04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任纪兰带着患精神疾病的母亲一起上大学,她成了母亲的依靠。 本报记者 黄广华 摄
  尽管生活艰辛,但任纪兰脸上总是笑容灿烂。 本报记者 黄广华 摄
     四年级时曾因家庭贫困一度辍学,父亲去年因病去世后,她带着患精神疾病多年的母亲去上大学。一边学习,一边打工挣钱,一边照料母亲,生活的苦难赋予她异于常人的乐观与坚韧。这个“90后”女孩叫任纪兰,2013年考入曲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育专业,当同龄人正在张扬个性时,她用坚强书写着不一样的人生。
本报记者 黄广华 汪泷 通讯员 宋广新 王中华
  课外兼职挣钱
把母亲带到身边照顾

  四月的曲阜师范大学,樱花路上铺满了凋落的樱花瓣。14日中午,任纪兰提着一个不大的提包匆匆赶来,对等候的记者一再说抱歉。如果不是因为4月3日患精神病的母亲意外走失,任纪兰一边求学一边照顾母亲的事情在校园里也不会有太多人知道。
  1992年出生的任纪兰是淄博市沂源县张家坡镇陈家沟村人,2013年考入曲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育专业,如今大三的她已经开始在曲师大附小实习任教。此时她刚从曲师大附小回来,简单收拾一下准备回家。“昨晚放学后,我去菜市场买了芹菜,回去洗洗,中午给妈妈炒芹菜吃。”任纪兰说。
  由于家里很困难,虽然父亲有胃疼的毛病,但始终没去医院检查,直到2014年实在熬不住了才去检查时,已到了胃癌晚期。2015年,父亲因胃癌病逝。
  “去年8月,爸爸去世后,患有精神疾病的妈妈便跟着姥姥一起生活。”任纪兰告诉记者,姥姥年纪大了,再加上经常要忙农活,无法保证按时给妈妈吃药,“有一次妈妈发病很严重,连着三四天不吃饭不喝水,任凭我和妹妹怎么变着法子给她做爱吃的饭菜都没用。”为此,任纪兰不敢再把母亲留在淄博,再加上妹妹即将参加高考,她决定将母亲接到曲阜和自己一起生活。
  去年9月份开学,任纪兰和母亲一起到了学校,母女俩在校外租了一间不大的房子。“终于有了落脚的地方,为了交房租,也为了让妈妈过得好一点,我利用课余时间兼职、做家教。”每一天,任纪兰都在奔忙,承受着来自学业和生活的双重压力。
娘俩每月只花三百元
几乎顿顿白菜

  娘俩几乎没有经济来源,所以任纪兰总是买最便宜的菜。冬天里娘俩顿顿吃白菜,一个月才花三百多元生活费。她笑着说,“曲阜的物价特别低,一个月三百块钱绰绰有余,我觉得我和妈妈还生活得不错。”
  每天将闹钟定在5时50分,无论风雨寒暑,任纪兰都准时起床。简单洗漱后,她要抓紧时间给母亲做早餐,洗脸刷牙,倒尿盆……一切忙完,她连走带跑地去学校上课。任纪兰说,母亲的“吃喝拉撒睡”是她每天的“必修课”。
  任纪兰已经记不起来什么时候学会了做饭,“反正从很小就会了,等到妹妹也学会做饭后,我就开始帮着爸爸忙农活。”她说,小学四年级那年,家里一点收入都没有了,只好辍学一年。从初中开始,任纪兰就要趁着寒暑假出去打工,在饭店里洗盘子端菜。“所以我现在虚岁都25了,才上大三,和我同龄的早都毕业了。”说到这儿,任纪兰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14日中午,当记者跟随任纪兰来到校外的租住地时,她的母亲在屋里始终不肯出来,直到任纪兰说要一起择芹菜,她母亲才怯生生地提着马扎出来,于是娘俩就在太阳底下忙乎起来。“你看,这可是你最爱吃的芹菜。”听到女儿的玩笑,当妈的倒像个孩子一样不服气地回道,“你才最爱吃呢!”
  过了一会儿,任纪兰的母亲似乎觉察到了家门外一直站着两个陌生人,有些惊恐地看了看,然后一言不发地提着马扎回屋去了。任纪兰说,“妈妈极度缺乏安全感,像路边一些稍微倾斜的路面,她都要蹲在上面才敢走。”
母亲突然走失
三天后才在泗水找到

  “可能是临近清明节,母亲潜意识里想着要回家,所以4月3日出了意外。”任纪兰说,母亲坐不住,每到一个地方呆上十分钟就要走,平时自己不在家,母亲就一个人在附近逛,但十几天前,她却突然走丢了。
  “发现妈妈走丢后,我感觉天都要塌了,没了命地到处找。”任纪兰说,虽然母亲精神不好,但母亲在就等于家在。为了尽快找到母亲,任纪兰第一次把自己的情况发到了网上。
  班上的大部分同学自觉参与了任纪兰的寻母行动。三天后,任纪兰和同学们一起在泗水找到了母亲。“见到妈妈的时候,她又瘦又脏,非常憔悴,我的心里一阵酸。”任纪兰说,她抱着母亲,哭成一团。这是她记忆中母亲第二次走丢,上一次是在淄博老家,失踪四天后,在临沂被找到。
  在此之前,除了辅导员赵旭涛和舍友,几乎没人知道任纪兰家的特殊情况。这个倔强的女孩始终认为,自己能把母亲照顾得很好,没必要给周围的人增添麻烦。
  “我最怕的,就是她发病。”艰辛的生活,任纪兰一直从容应对,但母亲发病后总是没有情理可言,“她发病后谁都不认识,有时候前一刻还有说有笑,后一刻突然就冲过来打人。”在任纪兰手上,还有母亲打她后留下的疤痕。最令她害怕的,是母亲深夜突然发病,这会让她无法休息,影响第二天上课和工作。
打算自食其力
筹钱给母亲治病

  “面对这样的生活,觉得辛苦吗?”
  对此,任纪兰反倒笑起来,十分轻松地回答,“不辛苦,我觉得很幸福。”她说,因为妈妈在身边,而且老师、同学都很关心她,“这样的生活我很满足了。”
  孟文清是任纪兰宿舍的舍长,此前她或多或少知道任纪兰家的情况,在她印象里,任纪兰从来没流露过负面情绪,“她以前总是和我们说,她的爸爸、妹妹对她多好,一家人相处有多么融洽。”
  因为年龄是舍友中最大的,所以无论谁在生活中碰上难题,任纪兰总会像大姐姐一样去帮忙。当孟文清和其他四名舍友得知任纪兰把母亲接来曲阜后,每周末她们都会买些肉、蛋等生活用品去任纪兰家。“她娘俩平时舍不得买肉吃,这点开支对我们几个人而言不算什么。”孟文清说,“纪兰对我们好,我们理应对她好。”
  寻母让许多人知道了任纪兰的特殊情况,爱心也接踵而至。在曲师大附小,身为任纪兰的指导老师,于晓梅不仅发动同学、朋友帮忙找,还联系了志愿者组织。学校的学生和老师还自发募捐了6000元钱。
  在教师教育学院,辅导员赵旭涛安排把所有符合条件的奖学金、助学金都让任纪兰去报名,从一入学开始,她每个学期都能领到1500元助学金。同学们还商量着凑钱给她买辆自行车,这样她就能在路上节省很多时间,能更好地照顾母亲。
  “学校让我能陪在妈妈身边照顾她,我万分感激,感觉再大的困难都不是我一个人在面对,我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任纪兰说,她还想自食其力地筹钱为母亲治病,“不论以后我到哪里工作,我都会带着她,永远陪她走下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