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座谈会结束,科技副职与挂职单位进行面对面交流,现场对接。 本报记者 刘雅菲 摄
本报济南4月14日讯(记者 刘雅菲) 大学教授直接到园区挂职,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14日,山东大学选派科技人才到济南市挂职任园区副职座谈会召开,济南市从山东大学选派了12名优秀科技人才到基层挂职。
济南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刚在14日召开的座谈会上表示,之所以选派科技人才到园区挂职,主要是把山东大学的人才智力优势与园区产业发展、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通过选派科技副职到基层挂职,着力搭建一批科技平台、转化一批科技项目、引进培育一批科技人才,提升产学研合作层次和水平,拓展济南与山大合作新内容,实现校地互惠共赢。
据了解,这一次选派工作采取双向选择和组织推荐相结合方式进行。济南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组织各县(市)区和市环保局根据本地产业发展和济南环保科研工作实际需求,提出岗位需求意向,在与山东大学多次沟通后,就选派数量、人选条件、选派程序、管理服务等取得一致意见,确定10名科技人才到济南县(市)区挂职任园区科技副职,两名挂职任市属环保科研单位科技副职,重点参与济南大气污染治理、防霾治霾、空气质量改善等工作。
被选派的12名挂职干部,都是山东大学骨干人才,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和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学历水平高,专业能力强,是懂技术、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挂职济南新材料产业园、信息学院教授挂职山大路科技商务区管委会……在专业方面,12位科技人才的选拔也是紧扣园区的发展需要。
济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强介绍,济南市委组织部将组织科技副职进行岗前培训和工作对接,使其尽快熟悉情况、进入角色。科技副职到岗后,将与任职单位共同制定挂职工作计划,签订目标责任书。挂职期间,科技副职纳入济南市引进创新人才服务管理,本人科技成果在当地企业成功转化的,可按有关规定提取技术转让所得收益。
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系主任、副教授徐帮树这一次挂职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在他看来,除了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运用到园区的管理,更重要的还是要做一个桥梁:“通过我来进行联系,把学校里对于园区发展有利的成果都引进来,促进园区发展。”
治霾要找准成因,对症下药
从下周开始,12名科技人才之一,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张庆竹将拥有一个新职务——济南市环境研究院副院长。“我平时一直在做环保研究,这一次直接到济南市环保部门工作,可以推进产学研结合,把平时的研究成果直接运用到济南的治污治霾方面。”治霾对于济南来说算是个“老大难”,在这一方面,张庆竹已经有了打算:“首先应该找准济南大气污染成因,对症下药,挂职后会把主要精力放在这方面。”
对于园区来说,这一次有了科技人才的入驻,将解决不少难题。“济南经济开发区现有企业600多家,大多属于中小企业,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氛围还不够浓,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科技创新不足是企业做大做强的瓶颈。”长清区委副书记、济南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孙常建表示,这一次山大的高科技人才到园区挂职,将有效解决园区创新资源匮乏的问题,增强园区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本报记者 刘雅菲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