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师东路一号院老悍头志愿服务队爱心再行动
2000件爱心衣物捐给彩石村民
2016年04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本报记者 崔岩 实习生 王凯璇 侯耀婕 片/本报记者 徐延春                 
  4月9日上午9点,山师东路一号院的老悍头志愿服务队一行60余人,轰轰烈烈地向彩石镇王家庄村出发了。此行,他们共带去了衣物2000多件,还特意为村民带去了两台电脑。
  去年年底,山师东路一号院志愿服务队荣获济南市第四届责任市民;上个月在本报组织的公益大集中,山师东路一号院志愿服务队的理发、磨菜刀、修面板等服务,更是让居民个个竖起了大拇指;此次公益活动也是由他们发起组织的。此前,宁波连续八年,几乎每周末都会和妻子一起来到王家庄村给村民们干农活、免费理发,对村民们的生活状况有切身体会。
  “村民们以种地为生,靠天吃饭,收入很不稳定,虽说没有生计问题,但生活水平普遍偏低。”宁波说,此次活动得到了所在单位山东省供销社的大力支持,单位志愿者们纷纷行动起来,把自己不用的衣物、书本等捐献了出来。
  车辆还没驶进村庄,就有不少村民站在路边等候了。志愿服务队敲着锣扭着秧歌进村,一派喜庆的气氛立刻渲染了整个王家庄村。不少老人带着孩子,伴着锣声拍手鼓掌,还有一些孩子蹦蹦跳跳地走进志愿者的队伍。村委会书记张洪玉特意写了发言稿对山东省供销社志愿服务队和老悍头志愿服务队表示了感谢,发言获得了在场村民的热烈掌声。
  在简单迅速的仪式之后,志愿者把整理好的衣物搬到村里的健身小广场前,前后摆了十米长。在村书记张洪玉的指挥下,村民们依照次序进行挑选。现场200多位村民每人先根据自身需要挑选三件,不能多拿;现场所有人挑选完毕后,可以任意挑选剩余衣物。捐献来的衣物质量都很好,都是村民们能用得上的。从大人穿的羽绒服、大衣、棉袄到小婴儿穿的开裆裤,还有村民日常可以用到的锅碗瓢盆、桌椅板凳,以及儿童画册、期刊杂志……一应俱全,有许多都是崭新的。村民们都夸衣服的质量好,“一看就耐穿”,不少村民当场试穿了衣服,喜滋滋地抱着挑选来的东西回家了。村里的小朋友们也挑选到了自己喜欢的玩具,他们兴致勃勃地玩起了悠悠球。
  根据报名顺序,年近六十的刘奶奶是第一位来挑选衣物的居民,她围着现场走了一圈,最后拿了一个红棉袄、一件红外套和一床被子。“今年能过个暖和的冬天了!”抱着衣物的她脸上露出淳朴的笑容,红外套是她专门为自己的侄女儿挑的:“侄女儿身体不好,我得多照顾照顾她。”提起供销社的志愿服务队,刘奶奶赞口不绝,指着自己的头发开心地说,这还是宁波老师给剪的,每次志愿者服务队进村的时候,都是她的好日子。
  今年才15岁的张安琦在彩石中学念初三,和其他的居民不同,她在一摞书籍旁边停住了脚,仔细地翻看着书背,最后挑出来《读者》、《青年文摘》等三十本书,小心翼翼地把它们装在塑料袋里抱走了。镇上的书店并不多,今天的收获让张安琦觉得满足。还有两个月就要中考了,“多读点书能把作文写得好点”,张安琦如是说道。
  扶贫不仅仅是捐赠衣物,来到王家庄村的志愿者们看到卖香椿、卖豆腐的村民也是主动地去买。这不,65岁的张奶奶推着七十斤的豆腐过来,不到十分钟就全卖光了。志愿者们掏出钱包拿出五块十块,都对张奶奶说“不用找了!”当地的菜品都是纯天然,与城市里的菜贩子不同,宁波说“每次过来都得买点菜回去,好吃!”卖香椿的张大爷将自家香椿便宜卖给志愿者们,他说,省供销社帮了村里这么多忙,他一定得感谢志愿者们。
  山东省供销社向村里的科技发明爱好者张洪昌捐献了单位的台式电脑,宁波以个人名义向村里的摄影爱好者张四清捐献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    
  “虽然从根本上改变不了什么,但捐衣捐物至少能解村民们的一时之困,看到村民们这么高兴,我们的努力也算值得!”活动结束后,省供销社团委书记阚方浩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