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底下少乘凉
2016年04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朱麓
  提起世界首富,国人的第一反应,非洋人比尔·盖茨莫属。这种想法,长洋人志气,灭国人威风。世界首富不是啥稀罕玩意,咱祖上也有。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了千年来的世界首富,六个中国人榜上有名。尤其是大清那会儿最为牛气,世界首富一出就是俩:和珅和伍秉鉴。
  和珅和大人大名鼎鼎,无需介绍。他敛财的秘诀,是公开的秘密,路人皆知,亦无需多言。至于和珅究竟多有钱,各种记载不一。有的说上十亿,有的说过百亿。但有一点,毫无异议,和大人富可敌国,绝对有资格位居世界首富的行列。
  伍秉鉴又是何许人?他是个地道的商人,十三行的领头羊。那时候,大清有钱,国民生产总值排世界第一,牛气冲天,不屑与洋人做生意。如果洋人死皮赖脸,非得贸易通商,那就指派一些身家殷实之人“替国经商”,这些商家,被称作十三行。洋商买货,须向十三行买;洋商卖货,须向十三行卖。由此,十三行垄断了清朝的海上贸易。独门生意,独家行当,伍秉鉴想不赚钱都难。
  那伍秉鉴又有多少钱呢?当时国人和洋人经常为此辩论。国人说,伍老板相当有钱,比你们洋人有钱;洋人则说,咱知道伍老板有钱,但我们洋人更有钱。1834年,伍秉鉴对自己的田产、房屋、店铺、银号等,粗略估算了一下,大概2600万银元。而同时期的美国,最富有的人,资产不过700万银元。至此,洋人们才深信真信坚信,伍秉鉴是不折不扣的世界首富。
  和珅是官场中人,发财之道,就两个字:弄权。伍秉鉴是商场中人,赚钱的门路很多,但关键诀窍不多,也是两个字:傍权。如果用一句话总结两位的成功之道,无非是——在大树底下乘凉。
  和珅背后的大树,是大清乾隆爷。伍秉鉴背靠的大树,则是整个大清官场。当然,想在大树底下找块阴凉地,就得好好打理大树,不停施肥、浇水、培土。和珅的手段是,会来事,只要能逗乾隆爷开心,啥事都敢来。伍秉鉴的方法是,使钱,只要当官的喜欢,什么钱都敢送。当时广州大小官员基本上都收过伍家的贿赂,吃过伍家的好处。伍秉鉴是官府的常客,官吏是他家中的上宾。有统计说,1801年到1843年间,伍家的捐款贿赂等,高达1630多万两白银。
  背靠大树乘凉,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大树不能倒。树倒不光猢狲散,还会祸及乘凉人。和珅的结局,地球人都知道。乾隆皇帝刚咽气,和珅就被逮起来,关进大牢,没几天被勒令上吊,财产统统充公。响当当的一个世界首富,说没就没了,顷刻间灰飞烟灭。
  伍秉鉴的结局也好不到哪去。鸦片战争爆发前,朝廷派林则徐来广州禁烟,伍秉鉴乘凉的大树换了品种。林则徐认为,伍秉鉴与洋人打得火热,是卖国,包庇鸦片走私,是害国,多次对其进行训斥和惩戒。伍秉鉴则希望通过捐资救国,来解救危机。谁知林大人不像和大人,是个不爱钱的主。林则徐明确表态说,不要伍家的钱,要伍家人的脑袋。钱解决不了问题,成了个大问题。鸦片战争爆发后,伍秉鉴一次次献出巨额财富,以求自保。《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下令,行商偿还300万银元的外商债务,伍秉鉴一人就承担了100万银元。伍家几经折腾,家底空虚了。也就是在这一年,伍秉鉴病逝于广州。又一个世界首富没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