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员站上领奖台,是她最大幸福
省女子中长跑教练郑桂霞的“金牌之路”
2016年04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郑桂霞(左)与姜晓丽正在进行训练。
     “完美!”谈起自己的教练郑桂霞,辽宁全运会女子5000米金牌、10000米铜牌得主姜晓丽,只说了两个字。作为省田管中心一位年轻的女子中长跑教练员,得到爱徒如此之高的评价,非比寻常。多数人不会知道,在“完美”两个字背后,郑桂霞在家庭、事业两端的付出,以及那三十多年如一日对田径的热爱。

  本报记者 刘伟     

  因为热爱,
所以不觉枯燥

  45岁的郑桂霞爱上跑步,仅仅出于小时候最单纯的爱好,“我从小就比较喜欢跑步,小的时候,我是我们村子里跑得最快的。”因为喜欢跑步,郑桂霞小时候上学不骑自行车,“都是跑步,每天来回要跑四公里。”
  爱上了奔跑的郑桂霞1987年顺利进入省队,师从尹延芹,开始练习女子中长跑。在16年的职业生涯当中,郑桂霞拿过全国冠军,也获得过亚运会亚军,还受邀东渡日本训练了四年。2001年全运会斩获女子马拉松第七名,是她职业生涯高光时刻,之后,因为大赛前给自己加练过度,训练负荷超标导致受伤,不得不抱憾退役,“最遗憾的事情,是没能拿到一块全运会金牌。”
  在漫长而又枯燥的跑道上摸爬滚打近二十年后,很多运动员退役后的第一选择是告别这种生活,然而郑桂霞没有,“可能一件事情,你要是真的喜欢了,就不会觉得枯燥了。”2003年退役之后,郑桂霞发现自己依旧很喜欢这项运动,她开始跟随恩师尹延芹,尝试转行。
  2008年,郑桂霞自己正式带队训练。“现在对我来说,每堂训练课之后,队员们成绩能够提高,能够在比赛的时候站到领奖台上,就是我最大的幸福。”郑桂霞说。
作为女儿,
亏欠父母太多

  因为带队有方,目前郑桂霞已经被省田管中心列为重点培养的年轻教练员。然而,在执教成绩的飞跃背后,是郑桂霞在事业、家庭之间“平衡”的奔波与操劳,“教练真的挺不容易的,有时候我们看着都很心疼。”姜晓丽说。
  郑桂霞坦言,从1987年进入省队离开父母到现在,三十年的时间里,回到老家潍坊陪伴父母的时间,前前后后不超过三个月,“从运动员到转型做教练员,每年回家的时间都很短,可能一年只有一次假期,到大赛的时候,两年才能回家一次。”郑桂霞说,“我感觉作为一个女儿,我亏欠他们太多了。有时候作为弥补,会给老人多打几个电话,老人很支持我,就算我不回家,他们也会说没事,工作重要。”
  2015年,郑桂霞的父亲得了重病,在父亲化疗住院期间,身在病房的她依旧没忘记打电话,来了解队员的训练情况,那一年,她瘦了十几斤。辽宁全运会前,带队外出拉练的郑桂霞,在外地一待就是两三个月,“因为想自己的儿子,担心孩子小,吃不饱,她都想哭了。晚上她偷着哭的时候,我心里也特别不是滋味。”姜晓丽说。
寄语爱徒,
天津再创辉煌

  转眼之间,又一届全运会迫在眉睫,因为爱徒姜晓丽还在伤后恢复期,郑桂霞的天津全运之路注定不会太平坦。
  2015年,姜晓丽赴肯尼亚训练,因为对当地路况不适应,不幸伤了脚,“肯尼亚几乎全是石子路,不像国内训练的场地那么好,在练了一阵子之后,脚外侧就骨裂了,去年养了半年。”目前,姜晓丽已经伤愈复出,投入到了全运会备战当中,但状态远未恢复到最佳,“现在心态和动力还在,但能力下降了,只恢复了原先的一半。”
  对爱徒的现状,郑桂霞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她已经停了快两年的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来说,训练停两年,就相当于快退役了,所以,她现在要从头开始,会比较痛苦。我希望她能克服这种困难,在天津全运会上,为山东女子中长跑再创辉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