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学路上,书包谁来背?
380个书包,家长背着301个
2016年04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上学路上,省城一小学送孩子的家长大都替孩子背书包。 本报记者 李飞 摄
     家长接送孩子上放学,书包背在谁身上?4月12日、13日,记者分别在上放学时分蹲守省城四所学校门口观察,结果显示:家长陪孩子上、放学时,380个书包,301个由家长背,仅79个为孩子背。为何书包大都背在家长身上?记者了解到,这不仅源于书包本身重,更折射出家长对孩子保姆式的关注。
文/片 本报记者 李飞 周国芳 实习生 韩晓婉
爷爷奶奶抢着背
  12日下午3点30分,记者来到济南市历下区A学校门口蹲守。10分钟后,学生们排着队陆续走出学校。
  记者看到,一名男生刚走出学校没几步,身上的书包便迅速被妈妈一把接了过来,背在了自己身上。除了被小饭桌等托管机构接走和与同学结伴而行的,其余的学生基本上被父母或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接走。
  十几分钟的时间,记者共统计了46名被家长接走的学生,其中41个书包由家长自然地背到了身上,仅有5个书包依然背在学生的背上。这些替孩子背书包的家长多以爷爷奶奶辈为主,年轻的爸爸妈妈多选择让孩子自己背书包。
  13日上午上学时分,在历下区B小学门口,半小时时间记者共统计了137名由家长陪着上学的学生,其中105个书包由家长背着,仅有32个书包是由孩子自己背着。
  在另外一所C小学门口,86名学生的书包背在家长身上,只有11名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自己背着书包上学。当日下午放学时分,记者又来到D小学门口观察,发现除了坐校车的学生外,在100位接孩子的家长中,约有69位家长帮孩子背书包,其中45位是爷爷奶奶。
家长吐槽书包太重
  为何家长接送上放学的学生中,书包大都背在了家长身上?    “书包沉。”济南燕山学校小学部一年级1班班主任久艺甜表示,书包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书包里都装的什么?她以一年级学生为例介绍,语文、数学两门主科教材和作业本,再加上每天至少两门副科的教材和作业本,还有水彩笔和铅笔盒,另外包括水壶。
  山师附小三年级2班班主任王瑛介绍,除了常规的课本,现在孩子课余活动很多,书包里也装了很多材料、课外书。比如,游泳课、手工课的装备,有的还有一些乐器。
  小学生书包有多重?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小学生家长。有7位家长表示,孩子的书包十多斤重,有的表示超过20斤。“孩子书包太沉了,大人手提着都累。”有家长向记者抱怨。
  书包重的理由,燕山学校三年级3班班主任杨晓晨也赞同,“有时候看着学生背着书包,都成了小罗锅腰了,家长考虑孩子的身体生长发育,不舍得让他们自己背。爷爷奶奶更是连小水壶都不让孩子拿。”
  济南市东方双语实验学校教科室主任孙光明则认为,书包重家长帮着拎拎是可以的,但执勤时他经常发现:上学时,一到家长止步线,学生都迫不及待地从家长身上抢过书包背在自己身上,这说明孩子是愿意背的。“孩子本身有能力做好,家长总是代替孩子去做,这也折射出来很多家庭教育的观念是一种保姆式的,导致孩子没法独立和进一步成长。”
专家:反映的是一种长不大的教育
  上放学路上的书包,学生到底愿不愿意背?为此,记者分别在燕山学校小学部和山师附小选取了一个三年级的班级为样本,86名学生参与此次问卷调查。86名学生中,84人认为书包应该自己背。
  “其实,很多情况下是家长主动接过来书包,孩子们反而想尽量自己背着。”王瑛认为,很多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对孩子仍然是包办式的教育。针对书包谁来背,我们专门开过家长会,家长大多是抱着舍不得的心态。书包该由谁来背,是一件小事,却也是培养孩子吃苦耐劳和自主能力的大事。想让孩子独立,家长应先学会放手。
  “孩子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整理书包、背书包、戴小黄帽和红领巾开始。”班主任杨晓晨表示。 
  “其实书包不在于轻重,反映的是一种长不大的教育。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抗挫折能力和自立自强能力。”孙光明表示,家庭教育是根,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配合,家校合作,才能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品格,有助于学生自身的成长。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