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里凝聚着烈士的鲜血
小记者参观大众日报社史陈列馆,学习报纸编辑流程
2016年04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记者讲解如何写新闻。     本报记者 陈文进 摄
  ◤孩子们观看资料片,听解说员讲解。      本报记者 陈文进 摄
     本报济南4月17日讯(记者 尹明亮) 一份历经七十余年的报纸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每天准时送到家门口的报纸又是怎么生产出来的?16日上午,齐鲁晚报小记者团来到大众日报社史陈列馆,通过一张张记录着报社历史的照片、一段段文字、一件件年代久远的印刷工具了解这份报纸的发展历程。
  作为齐鲁晚报的母报,大众日报1939年在沂蒙山区创刊,走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位位先烈曾为这份事业牺牲,一滴滴热血汇成了这张我国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党报。
  在陈列馆,五十余名小记者认真听讲解员讲解报纸的历史,当看到在沂蒙山区的战火中保存下来的印刷机时,小记者们好奇之中又有些惊叹。
  看着几十年前油墨印刷的报纸,看着当年用的活字,以及用活字排好版的印刷模板,不管是小记者还是家长,都用手机记录下了这些难得一见的“文物”。
  “从没接触过这些东西,参观一下学到很多东西。”小记者刘正浩和方智拿着笔和本子在展览馆里认真记录着自己看到的一点一滴——报纸是1939年创刊的,有500多位烈士在抗战中牺牲,报头是毛爷爷题写的……
  了解了报纸的历史,那么什么才是新闻呢?在齐鲁晚报编辑部,参观完报史馆的小记者们又上了一堂编辑课,他们知道了什么是报纸的头版头条,什么样的新闻才能登上报纸的第一版,什么是消息、什么是通讯,写作有什么要求、都有什么样的作用……
  在齐鲁晚报的会议室里,小记者拿着报纸,听着记者编辑的讲解,逐渐了解了报纸的基本元素,以及制作一份报纸所需要的严谨和认真。
  “回去我就要写一个新闻。”来自济南洪楼三小的王思哲第一次参加小记者活动,参观学习完以后,他的记录本上已经认认真真地记录了一上午学到的内容。
  “孩子每天都看报纸,但不知道新闻生产流程,这次明白了。”不少家长表示,以前不知道大众日报社的历史这么灿烂,也不知道报纸的生产有这么多流程,这次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