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烟山水”中国画节赚人气
2016年04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昨日,第六届中国画节在潍坊鲁台会展中心开幕。其中,周石峰的山水画展区为观众带来了二十八幅轻烟山水作品,其淡雅、空灵、虚幻的画面意境,吸引了众多书画爱好者驻足不前。据悉,此展将展至21日。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专职画家(原湖北省美术院副院长)、中国画学会理事周石峰先生,是位潜心艺术研究的“苦行僧”。他不热衷于在市场上搞名堂,潜心在书画室里耕耘,专业知识渊博,艺术经历丰富,为人低调谦和,举手投足间颇有学者风范,在去年本报主办的“第七届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博览会”上,就受到了众多山东书画爱好者们的热捧。
  周石峰上世纪80年代末带学生沿三峡写生,途中遇大雾,江山隐隐,周石峰便被这神秘、清空之境所吸引。他先后四次入川,五上黄山,二入神农架,观照巴山蜀水、林岚丘壑,逐渐形成了“轻烟山水”的图式。此次展出的《烟峦寄淡》、《黄山烟云入梦》等一系列作品,清空淡荡而富诗意,这与周石峰对大自然中千山万水的体察,和对历代山水画经典杰作的解读分不开。周石峰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然后通过自我的学识修养进行取舍、融合、发现,逐步形成自己的胸中丘壑,创建自家面貌的山水画。“可染大师有一印叫‘所要者魂’,就是山水画一定要画出感人的意境,没有‘我法’,没有自己强烈而独特的感受,是难以画出有意境的山水画的。”
  对于画面中所呈现出的淡,周石峰认为“淡”意味着两层意思,一是指精神上的淡,一是指视觉上的淡,只有两种淡融在一起,才能产生空幻而有深意的淡境。精神上的淡主要是淡泊名利,最大限度的与之保持距离。视觉上的淡就是淡化物象,淡化点、线、面、墨、色之间的冲突,使之在有无变幻中明灭,其根本表现物我交融的生命气息。但如何从淡中见分明,淡中见厚实,淡而恢宏,阳刚大气呢?周石峰说:“不热爱生活,不关爱生命且自私自利的人是不适合一味求淡的,否则只能求得阴沉之气。古人强调‘惟造平淡难’,就是说一个人的人品、修养、生活、心胸若达不到高度,是很难真正领略到淡境的。”
  随着周石峰对自然山水的进一步体察,他的作品也产生了很大变化。此次展出的《霞红大别山》、《万壑含霞》等作品中大胆使用红色,烟霞掩映,炙热奔放,通过运笔和色墨的交融,在笔与墨、浓与淡的渲染中,以更加直观的视觉展现了自然的真与美。更加新颖的绘画形式和大胆的笔墨语言,不但给观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感受,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引导人们在这空幻深意的境界中漫游。   (贾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