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中纪委去读书:
听哲学大师讲中国的品格与精神
2016年04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张九龙

  一个人有自己的品格和精神,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也有自己的品格。“近百年来,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在借用西方的思维方式来看待我们的传统文化,这使很多人心中的传统文化已失去了本来的面貌。”有感于此,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以50年的中国哲学研究为底蕴,厚积薄发,用平实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详细梳理了中国文化发展的脉络与体系,引导读者去关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去发现中国文化内在的品格与精神。
  楼宇烈,中国著名哲学家,浙江嵊州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东方哲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长期致力于中国哲学与佛学研究,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学研究,起到了承先启后、开拓风气的作用。
  “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更是中国文化的世纪。上个世纪百年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中国人离不开自己的文化,只有具有坚实、鲜明的中华文化传统的现代化中国,才能使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我们需要知道中国文化到底赋予了我们怎样的品格与精神。
  在楼宇烈先生看来,只有在全面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我们才可能有真正意义经济的自信、做人的自信和国家的自信。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大多支离破碎,缺乏一个完整的体系,本书为此应运而生,它是对中国文化精粹的一次全景展示。
  本书是中国文化的一次全景展示,比如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些根源性典籍,楼宇烈先生用“三、四、五”这三个数字来加以概括,说简单点就是三玄、四书、五经。谈到中医与文化的关系时,楼宇烈先生认为,我们只有真正认识到中医的理论和它的可以说是几千年实践的经验,认识到它的价值,才能够真正地看到,中医里所体现出来的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才能够真正认识到中华文化的意义、价值之所在。
  在这本书中,楼宇烈先生还原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来面目,清楚地讲述了儒、释、道、医、艺等传统文化核心内容的主要观点、历史起源、发展过程和现实意义。
  正如楼宇烈先生的判断,在当今世界,随着国际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文化的开放和交流势不可挡。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因为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将是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但文化交流的前提是多元文化的共存,如果世界文化的发展都趋向一元的话,那么既无法交流,也无需交流。
  遗憾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文化也在向全球化发展。当今世界上一些强国的强势文化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其他国家的文化传统。因此,守住中国文化的根,保持自己独立的品格和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否则,我们很难在这个全球化的舞台上保持自己的从容与独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