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口油水井应用新工艺降本600万
海上油田强化低成本技术提升盈利能力
2016年04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4月17日讯(记者 顾松 通讯员 王振国) 今年以来,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把低成本发展作为提升海上盈利能力的核心工作来抓,通过对防砂、解堵、酸化等成熟工艺的优化改进,实现了小改进发挥大作用,创造了大效益。 
  数据显示,一季度,胜利海上油田共有13口油水井应用新工艺技术,节约作业费用600余万元。
  据了解,海洋厂在运用“五位一体”管理模式、“三线四区”经济运行模型、建立随油价波动的弹性决策和生产运行机制的基础上,不断加大低成本开发技术创新应用,开展低成本配套技术攻关,效果显著。
  针对单层或跨度小于20米油层,推广一步挤压充填防砂工艺。通过改进充填工具,满足一趟管柱实现挤压和循环,避免挤压后返吐砂影响防砂质量,又降低作业费用。今年以来,该工艺在埕北27A-1、埕北273-3、埕北6GB-2、垦东481B-5等4口井推广,与两步法防砂工艺相比较减少费用356.5万元。
  日前,纤维素生物酶降解剂与低浓度稀土酸复配体系解堵工艺在埕北6FB-P1井首次应用成功,该工艺为水平井新型完井液体系的解堵措施打牢了基础。在施工过程中海洋采油厂多次进行酸液配方实验调整,选择新型生物酶及复合酸复配体系,降低残酸排液时间,提高解堵效果,提高投产时效。酸化后地层漏失速度由零增加到4方/小时,完井后试抽返排日液量达到195立方米,为水平井新型完井液体系的解堵措施打牢基础。
  针对海上油水井作业费用较高的实际,今年,海洋采油厂将通过应用水井优化酸化时机、水井用超深穿透弹、完井工具修复使用等7项低成本措施,进一步节约油水井作业费用。
  “新技术带来的效益往往是革命性的、突破性的,越是在低油价下,越要重视技术进步。”在今年海洋采油厂的勘探开发技术座谈会上,管理局副总师、海洋采油厂厂长赵勇对技术创新提出了新要求。
  在“十三五”期间,海洋采油厂将实施“1561提升工程”,其中的5就是要强化长寿命举升工艺、海管安全运行保障技术等5项关键技术突破;6就是要健全完善勘探技术体系、开发技术体系等6个技术体系。重点在提高单井产能、长寿命注水、长寿命采油等方面进行深入攻关,注重推广应用经济、适用、有效的开发技术。在未来5年内,海上油田力争实现分注层段合格率80%以上,注水管柱有效期5年以上,防砂有效期10年以上,检泵周期5年以上,单井产能明显提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