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伴长眠,716名逝者魂归大海
青岛举行春季海葬,近三成是外地逝者
2016年04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逝者家属依次登船。 陈之焕 摄
  伴着鲜花,家属将亲人的骨灰撒入大海。 陈之焕 摄
     本报4月17日讯(记者 陈之焕) 17日,青岛市举行春季海葬,共有716名逝者回归自然,其中外地逝者197名,占比近三成。今年,青岛市还为逝者家属购买了保额50万的人身保险,并设置了3D网上祭奠区。
  17日上午,记者在海葬现场看到,今年春季海葬除了庄重肃穆的海葬公祭仪式外,又添一亮点,公祭仪式台旁增加了用罗马柱和绿地毯铺设的路引,家属在公祭仪式行礼结束后,在现场乐队哀乐伴奏下穿过路引,按序登船,整个过程更具仪式感。随着9响礼炮响起,海葬船起航到达指定区域,伴随着鲜花,逝者骨灰入海。
  “我今天是来给哥哥海葬的。我们都是青岛人,从小在海边长大,哥哥去世时的遗愿就是进行海葬。”市民费先生告诉记者,身为青岛人,海葬反而更有亲切感,他和其他兄弟姐妹们都打算,等百年之后也进行海葬。
  来自天津的谢女士带着家人前来为父亲举行海葬,谢女士的父亲与奶奶都是青岛人,他们的遗愿都是葬到青岛这片海,三年前奶奶在青岛举行海葬,今天父亲又在青岛举行海葬。
  在现场,前来参加海葬的逝者家属还可以为亲人免费开设网上灵堂,在网上进行祭奠。“我们这个网上灵堂是3D模式的,家属可以为逝去的亲人建设网上灵堂进行祭奠。”负责网上祭奠的青岛慈恩网上灵堂工作人员汤继仁介绍,家属还可以在网上采买祭品,一束鲜花仅五角钱。“今年我们为参加海葬的逝者家属购买了价值10元的人身保险,保额为50万元,为逝者家属提供保障。”青岛市殡葬协会秘书长杨春水介绍。
  随着海葬影响力的增大和群众文明程度的提高,作为文明节俭、自然环保、节约土地、造福子孙的新式葬法,海葬已被越来越多的群众认可,青岛市骨灰撒海数量也逐年递增。二十多年来,海葬人数由最初的每年几十人增加到现在的一千余人。报名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已辐射至全国各地,每年海葬的外地逝者的比例已近三成。海葬已成为青岛市文明殡葬、生态殡葬的一张名片。至今已有11594名逝者长眠大海。自2010年10月1日起,青岛市政府对本市户籍居民实行免费海葬的惠民政策,至今已惠及6166名逝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