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伊闹别扭,冻产没谈成
主要产油国商讨冻结石油产量会议无果而终
2016年04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7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沙特石油大臣纳伊米(中)抵达会场。 新华社发
  布伦特原油价格从2015年5月到2016年4月的走势图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17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会谈,计划商讨冻结石油产量。不料,沙特阿拉伯与伊朗最后关头互示强硬,会议未能就冻结石油产量达成协议。

  沙特反口:
欧佩克成员都要冻产

  欧佩克成员国消息人士说,按照先前预期,原本应有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大约18个产油国的石油官员或代表出席当地时间17日上午的多哈会议,顺利达成冻产协议,同意在今年10月前将原油产量冻结在1月份水平。
  不过,作为欧佩克主导力量的最大产油国沙特17日突然提出要求,主张所有欧佩克成员国都应承诺冻产,否则沙特不会答应冻产。此前,沙特方面答应将在不考虑伊朗是否参与的情况下决定是否冻产。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沙特这一态度显然针对拒绝加入冻产行列的全球第四大储油国伊朗,也为协议带来新的难题。在多数产油国倾向于冻产的情况下,刚刚被解除经济制裁的伊朗态度消极,主张要将原油产量提高到制裁以前的日均400万桶的水平后才会冻结石油产量。
伊朗拒绝:
不签署也不派代表

  本月15日,伊朗一度透出风声,称将派遣代表参加多哈会议。一天后,伊朗态度发生改变。
  伊朗沙纳通讯社17日援引伊朗石油部长比詹·纳姆达尔·赞加内的话报道,伊朗政府16日晚决定不派代表出席多哈会议。“我们得出结论,多哈会议主要为那些希望签署石油冻产协议的国家而开,如果我们派代表出席,那就会显示我们支持这个计划,”赞加内说,“既然伊朗不打算签署协议,这次会议就没有必要让伊朗代表出席。”
  赞加内说,伊朗已经告诉部分欧佩克成员国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非欧佩克成员国,“他们应该接受伊朗重返原油市场的现实……伊朗如果冻结原油产量,将无法享受制裁解除带来的益处。”
就算达成协议
能不能起效得另说

  经过大约6小时谈判,卡塔尔能源大臣穆罕默德·本·萨利赫·萨达宣布,与会代表认为,“需要更多时间磋商”。他说,与会代表没有确定何时再次举行这类会议。
  全球主要产油国原本打算通过一致的冻产行动稳定国际油价,却在协议达成最后关头遭遇“节外生枝”。一些分析师认为,即使产油国最终仍达成冻产协议,沙特和伊朗之间的紧张关系也将强化外界对冻产效果的疑虑。一名消息人士在会议没有结束时对媒体透露,各方能按照先前预期达成冻产协议的机会变得不大,“我不确定这还能被叫做‘冻结’。”
  其实,市场对冻产协议的反应早就在今年2月份沙特、俄罗斯、卡塔尔和委内瑞拉四国达成初步冻产共识时有所显示。根据彭博社的统计,在俄罗斯与沙特初步达成共识之后的时间里,油价已经涨逾30%,至40美元/桶之上。
  也有分析师指出,产油国过去一直在以全部马力生产,截至目前产量已经接近极限,基本没有增产空间,有没有冻产协议,已经没有太大区别。国际能源署石油工业市场部门负责人阿特金森认为,多哈冻产协议是“无意义”的,因为只有沙特阿拉伯一个国家有能力增加产量,“它更像是为了让市场建立信心而开的会议。”
  由于市场已经预计大多数参会产油国都会保持产量稳定,因此对于石油市场而言,更重要的影响因素将是美国和伊朗的产量变化。美国政府去年12月取消石油出口禁令,意味着又一产油大国可能向市场“倾泻”石油。
  路透社报道,冻产协议难产,市场可能重新看到产油国之间为争夺市场份额展开的竞争,国际油价近期的反弹势头可能就此夭折;即使冻产协议达成,全球原油供需结构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国际油价短期内大幅回升的可能性很小,如果世界经济逐渐复苏,油价可能回升至每桶40至50美元之间,但每桶突破60美元的难度很大。
      据新华社、东方早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