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济堂药目》“序”背后的故事
2016年04月19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宏济堂药目》序
□韦钦国
近日有幸见到1923年成书的《宏济堂药目》的真实面貌,破损的纸张和卷折的边角传递着岁月的印痕。数次通读序言,对宏济堂这家成长于泉城的百年企业的感佩之情又增加了几分。序言262字,看似普通,实则隐含了丰富且有价值的信息,值得一一解读。
其一,序言为时任山东巡抚杨士骧撰写,无意中透露出100多年前济南商贸已经相当发达,“药肆林立”即是其一。但药品“取材不精或鬻良杂苦”并“贻害生命”,遂决定借助同仁堂少东家乐镜宇开办“国有企业”“山东官药局”。不料“经费不敷,概行停办”,乐镜宇私人出资承接下来,将其更名为宏济堂,取“宏业济民”之意。这就是“宏济堂”一名的由来。
其二,这段话系无标点繁体并有生僻字,要真正准确理解需要一定古文基础,在对原文反复研读后对此进行了标点、分段。此前,笔者曾多次在关于回忆宏济堂的文章中读到相关引文,今日始知有不少引用或理解断句有误。其中,被误用最多的一处就是将“拨官款二千元为开办之费”中的“元”误为“两”,这多半是对中国货币单元变化不太了解造成的。19世纪最后几年,中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抛弃了“两”单位,货币单位改为元、五角、二角、一角、半角,“元体系”已在商贸发达的京津鲁盛行。可资佐证的是,“华北商业中心的天津总商会就决定自1908年1月起凡出售各货均改为银价,拟银洋十角为一元。4月又建议京津两地一切官遇交易以银元为本位。”(引自《论我国货币单元的元角分》一文)。
其三,这段话写于光绪三十四年即公历1908年,而《宏济堂药目》编纂于民国十二年即1923年,杨士骧如何能“预测”到15年后会出此书并“预先”做序呢?事实是,乐镜宇颇有商业头脑,在创立宏济堂之初即在山东、浙江、天津等区域联络了一些社会贤达,为之撰写系列关于宏济堂成立及介绍药品的相关文章,于1923年将其整理后与药品、组方刻录成册,形成了《宏济堂药目》一书。看似矛盾,实则有心。
其四,“今春,镜宇自济南至析津”一句则历史知识更加丰富,值得说明。“今春”指1908年春天,与落款“戊申仲春”相符。“析津”又是何处呢?明朝定都北京以前,辽、元等政权也曾定都于此,北京曾有幽州、燕京、大都等名称,析津就是与北宋同时期辽国的陪都,即现在的北京!杨士骧任直隶总督后督府设在保定,两地相距不远,乐镜宇能够去析津找杨士骧,也从侧面印证了两人“世好既笃,复相知有素”。
其五,许多老济南人都能津津乐道地讲出许多与宏济堂交往和买药治病的轶事,知道其成立于1907年,但到底成立于哪个月份恐怕没有人能说出来。杨士骧由山东巡抚升任直隶总督时山东官药局“经费不敷,概行停办”,乐镜宇才“不惜巨资”,“取得所有权,更名为宏济堂。补充资本,照旧营业。”查阅杨士骧生平,他升任直隶总督的时间为1907年2月,由此可以判断“宏济堂”一名大约就诞生在这个时间段。
多数读者都会忽略“盖数载于兹矣”这几个字,其实亦有深意。据宏济堂老员工回忆,宏济堂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曾兼并过一些小作坊,其中有一家是成立于1904年的千芝堂,也许这句话即与此相关。如是,这家百年老店的历史还可以向前追溯。而1904年,正是济南开埠之年,其中不知是否又有哪些偶然或巧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