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的乐趣
2016年04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黄杏林
  过去,我总觉得微信是属于年轻人的,老年人玩不了。自从儿子给我买了4G手机,我就想,老年生活里也该注入点现代元素,手机有那么多功能,不学着用用,不都浪费了吗?既愧对儿子,也愧对时代。于是孙子们帮我建立了朋友圈,又教会我接发信息,开通语音对话和视频。学会了,可真大开眼界,每天在亲人圈里畅游,成了我生活中的一大乐趣。
  亲人们都知道,我上了年纪,又有病在身,他们既想给我解闷,又怕我上瘾累着,所以,和我在圈里互动,都格外小心。内容要迎合我的兴趣爱好,互动要掌握火候分寸,一旦有谁发现,我在圈里逗留的时间长了,怕我伤眼睛,伤身体,便马上发出警告,甚至是严重警告,接着就立即终止与我交流。不过,他们即使在我兴头上做得手下很不留情,我也一点都不生气。因为,我理解他们的用心,我心领他们的好意,我知道,亲人们给我发微信都是为了哄我玩儿,逗我乐,让我长见识,他们急于收手,完全是为了疼我,爱我,捍卫我的健康。反正现在我们这些七老八十的人,多听年轻人的,没错!
  我从朋友圈里,收到了他们给我转发的大量信息,不光有各类新闻、名人轶事、养生知识、人生箴言、风光美景、珍奇书画……而且还有许多好歌曲、好曲艺、好戏剧,并且还可以和他们视频,语音对话,敲字交谈。这些对年轻人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可对我这个初学的老人来说,新鲜得不得了,快乐得不得了。尤其是在和亲人们的互动中,还能交流观点,沟通思想,相互点赞,逗逗乐子,真让我日日愉悦,天天开心,其乐无穷。前些日子,孩子们给我发来了猜字、猜成语的游戏,让我沉迷其中,着实动了一番脑筋。还好,大部分猜中,孩子们少不了点赞一番,我也像受夸奖的孩子一样,心里美滋滋的,庆幸自己尚未痴呆。
  初春时节,儿子又给我发了十几张大明湖的景色,有放眼全湖的大景观,有独特视角的小景点,有精选细拍的特写景致,主题是突出初春之韵。我一看,就被每一个画面吸引住了:嫩绿的柳枝,婀娜低垂;奔放的迎春,艳丽璀璨;含苞的桃花,羞涩妩媚;一湖春水,微波荡漾。秀丽的大明湖,齐刷刷地披上一身春色,春意盎然,一片生机。我足不出户,却也听到了春回大地的脚步,也闻到了春满大地的气息,也看到了春染大地的魅力。我情不自禁地接着给儿子回了一句:“春风又美明湖岸”,只几分钟,儿子一首即兴小诗又发来:枝黄叶绿草成茵,雀歌燕舞鹤逐烟。暖风又美明湖岸,春回泉城别样新。我一时兴起,也追发了一首小诗过去:三月明湖去寻春,翠柳喷芽花吐金。满湖明镜映桃笑,美景醉倒一诗人。我正盼着儿子再和我一首诗,没承想,儿子发来一句“服了you!”,就和我bye bye了。我会心地笑了。我明白了,他这是看出我诗兴大发,有意邀他对诗了,他担心我吟诗上瘾,费心累着,于是聪明地用了这么句话给我刹车。这话,既恭维了我,哄我高兴,又阻止了我,让我收手,我只能谢谢儿子的良苦用心了。
  现在,我看亲人圈里的微信,就像看电视连续剧一样,今天看完了,就期待着明天的剧情,只不过,我既是观赏者,也是剧中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