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潍坊)3D打印技术创新中心
盛瑞传动凭借两个世界首款8AT加速开启工业4.0的“盛瑞时代”。
本报记者 周锦江 本报通讯员 刘杰 高旭菲
3月3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半岛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并于4月11日公开发布,同意济南、青岛、淄博、潍坊、烟台、威海等6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统称山东半岛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高新区的全称——潍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事实上在一些正式场合,甚至百度百科的老词条标题中也会忽略掉“国家”二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无疑给潍坊高新区,乃至潍坊市,带来了新的角色定位和创新发展命题。
作为山东半岛国家高新区的区域中心,潍坊高新区的国家战略定位再一次被强调。
基础扎实
“老先进”迎来新机遇
潍坊高新区设立于1991年,1992年获批国家级。近年来,潍坊高新区立足基础、突出特色,完善服务体系、强化创新驱动,先后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被科技部评为“国家高新区建设20年先进集体”,为参与建设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夯实了基础。
创新模式引领高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专业团队运营”,引进北大、清华、中科院共建北大燕园科技园、清华启迪之星孵化基地、中科创新园,合力打造潍坊蓝色智谷,搭建起专业化、开放式区域创新大平台。依托蓝色智谷,获批建设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工程,成为首批开展示范工程的23个国家高新区之一,建设中国(潍坊)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创新动能持续增强。瞄准国内外科技创新前沿,推动最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产业化,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全区已建成4个国家级和3个省级孵化器、9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45个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17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1个院士工作站、7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培养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6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8人,“鸢都产业领军人才”45人,海外高层次人才400多人,成为首批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国家示范区的批复标志着潍坊高新区正式参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建设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山东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对于推动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打造国家自主创新新高地,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也为参与创建的潍坊高新区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自创核心
有光、有电、有机械,区域性中心城市
山东省科技厅厅长刘为民表示,山东半岛是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区域,更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布局的核心地区,六个市以全省约40%的面积和人口,贡献了全省54%的GDP、集聚了75%以上的科教资源,实现了70%以上的进出口产值,集中代表了区域性中心城市、沿海发达地区、老工业基地三类典型的地区发展模式。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潍坊高新区在产业发展、创新创业等方面都具备以点带面、发挥创新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山东整体跃升的基础条件。
创新产业不断突破。全力做好传统产业高端化改造、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和新兴产业培育,以结构性改革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在转型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不断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其中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是国家火炬计划潍坊动力机械产业基地、全国绿色动力研发制造基地和全国领先的8挡自动变速器生产基地,声光电子产业承担全国唯一国家半导体发光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生物医药产业是国家火炬计划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软件信息产业成功创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新媒体广告产业园和全国版权示范园区,新材料产业搭建新材料产业生态联盟,特钢等龙头企业增势良好。着力培育新兴产业,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建有全省唯一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基地,获批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示范基地;电子商务产业建成中国高端食品电子商务总部基地,获批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创新活力深度迸发。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骨干企业突破关键领域,中小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企业已达115家,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21家,其中盛瑞传动公司自主研发出世界首款前置前驱插电式混合动力8挡自动变速器,为我国自动变速器技术在全球赢得一席之地。潍柴、歌尔、盛瑞3个项目入选“国家工业强基工程”,总量居全省首位。
创新生态日益优化。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实行优质高效服务,清除创新创业壁垒,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支持企业健康发展暂行办法》《加快新兴高端产业发展暂行办法》,设立财政科技创新经费,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对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进行全方位扶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采用国务院确定的18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编码规则,颁发了全省首张“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
积极融入
“四化”引领,人才、 政策、服务全方位
融入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高新区将抢抓机遇、提升特色,培强优势、乘势而上,着力实施“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集聚创新资源、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工程”,加快打造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增长极。
在创新过程中高新区有着自己的定位和理念:坚持科技化、国际化、生态化、法治化“四化”发展导向。这“四化”,是对高新区发展优势的清醒认知,更是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
“科技化”以蓝色智谷为龙头,进一步提升对外合作层次,健全校企、院企合作机制,完善立足高新、服务全市的高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提供关键技术的攻关服务,鼓励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新上高新技术项目,膨胀已有高新技术项目的规模,打造潍坊未来发展的支撑点。“国际化”加快建设国际社区、学校,组建国际化的服务机构、法律人才队伍,营造国际化的生产生活环境。“生态化”坚持低碳发展、绿色增长,打造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法治化”为科技创新提供优质法治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人才的合法权益,保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合法收益,为科技创新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聚集创新资源。聚集创新企业,到“十三五”末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50家。加强人才引领,建好首批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再培养引进国家“千人计划”、“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鸢都产业领军人才”100名以上。拓展“众创空间”,新打造20个以上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提升计划,加快建设大学生创业园。突出做强半导体发光、智能装备制造、生命健康与环保产业集群。
完善创新政策。率先落实中关村6条创新试点政策和4条先行先试政策,同时在建设新型科研机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区域协同创新、科技金融发展、自主创新产品首购和订购、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扶持等方面探索自主创新政策。
优化创新服务。健全科技创业金融服务链,加强多层次科技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优化科技投融资激励和风险补偿机制。培育科技要素市场,加强知识产权市场化运作,发展检验检测专业服务,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创业孵化全链条服务。建好智能装备制造、半导体发光、生命健康与环保等公共技术平台,打造国家内燃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国家电声及固体照明产品质量监督检验、3D打印与先进制造创新服务等创新服务载体,高效运营潍坊蓝色智谷、完善“3+1+N”创新体系。
到2020年,全区建成及在建孵化载体达到150万平方米,打造“众创空间”10万平方米以上,新引进100个以上高端创新创业团队,新建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0家以上,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0件,建设1—2个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公共技术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65%,培育形成智能装备制造、半导体发光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跨入国家高新区前20强,迈入全国一流高新区行列,在全球高新技术若干细分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为建好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