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在全国率先关停煤炭产业,累计关闭600多眼矿井
全市不挖煤,烧煤也减百万吨
2016年04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看着曾经奋斗了20多年的煤矿,韩纪更夫妇俩多少有些伤感。 本报记者 戴伟 摄
  喜欢瑜伽的单文晶开起了培训班。     本报记者 戴伟 摄
     “越是形势不好大家越想拼命干活,想着提高产量,却不知道在全国煤炭过剩的大背景下,这只是徒劳。”回想起之前在煤矿的工作,韩纪更十分感慨。
  曾经的采煤大县不再产煤,对于决策者需要决心,对于一个个煤矿职工家庭,却需要另谋生路。韩纪更和他的妻子就是这样,尽管他们因为在煤矿资历较深,转型更为容易,但也曾走过一段深感无力的日子。

  本报济南4月28日讯(记者 蒋龙龙 邢振宇 通讯员 厉晓伟) 昔日的产煤大县,不再生产一吨煤!28日,记者从章丘市获悉,目前章丘市属煤矿已全部闭坑,成为全国首个关停煤炭产业的县(市),累计化解过剩产能260万吨/年。此外,章丘市还拆除所有铸锻行业的2000多台燃煤窑炉,每年少烧煤炭110万吨。
  章丘曾是全国产煤大县,繁盛时年产煤炭350万吨,煤炭产业占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章丘市经信局局长王其坤告诉记者,到上世纪90年代,章丘曾有200多个煤矿,至少600眼矿井。
  近年来,煤炭业进入“寒冬”,价格一路下滑,章丘不少煤企亏损严重,长期开采带来的生态问题也日渐暴露。章丘市以小泉城而闻名,长期挖煤对百脉泉等泉水持续喷涌构成不小的威胁。“面对煤炭产能过剩及其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下决心关闭全部矿井。”章丘市相关负责人介绍。
  就在2015年10月25日,位于章丘市内的东风2号、3号矿井、鑫月1号矿井等3眼矿井封井。王其坤介绍,这三眼矿井关停标志着章丘全市将不再出产一吨煤,章丘也成为了全国首个关停煤炭产业的县(市)。
  要关闭矿井,首先要考虑煤炭职工安置和企业的转型问题。王其坤表示,章丘市细化职工安置分流方案,把企业转型和人员分流捆绑在一起,通过“转岗就业、搭建就业招聘平台、货币化补偿”等方式解决职工再就业。章丘市还决定为产业转型先“埋单”,由政府担保贷款2.9亿元,先行安排职工安置费用。
  原先的煤企和遗留的矿址怎么办?章丘市鼓励这些企业发展现代制造业、园区经济、养老养生地产、高端工业地产项目,大力发展非煤产业,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园区,实现由地下向地上产业的有序转移。
  章丘不仅是产煤大县,也是用煤大县,作为“铁匠之乡”,烧煤打“铁”在锻铸企业中普遍存在,空气污染严重让其饱受诟病。目前,章丘市铸锻行业2107台燃煤窑炉已经彻底拆除,全部用清洁能源代替。改造后,章丘市每年可少烧110万吨煤炭,有利于推动周边空气持续好转。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