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黑社会诈骗的多来自河北丰宁
七大电信诈骗重灾区各有坏招
2016年04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讯 如果你接到了这样一个电话,先是叫出你的名字,接着自称是黑社会大哥找你寻仇,最终让你出钱消灾,请不要惊慌,这十有八九是诈骗。据公安部刑侦局统计,冒充黑社会诈骗的犯罪嫌疑人几乎全都来自河北丰宁。
  家住河北承德的任先生突然接到一个陌生来电,打来电话的人操着一口浓重的东北口音。
  “电话里说你是谁谁谁不?你得罪人了,我是东北黑社会的,在你们这边混的,道上兄弟特别多,你得罪的一个人花钱雇我,让我手下兄弟收拾你家人。而且他把我孩子在哪上学,具体的班级、身份证号都说得特别清楚。我当时特别害怕,吓得脑子一片空白。”
  任先生想不出与什么人结仇,但为确保家人安全,任先生决定花钱买个安心,给对方寄了两万块。任先生的遭遇不是个案,全国各地不少人都遭遇了这类假冒黑社会进行的电信诈骗。警方发现这种骗术的成功率比较高,一个骗子在两天之内就骗到了5个人的消灾钱。
  据公安部刑侦局统计,冒充黑社会诈骗的犯罪嫌疑人几乎全都来自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西官营乡和选将营乡的7个村,手法也都是模仿东北口音冒充黑老大,此类诈骗电话出现的时间通常集中在上午。
  警方介绍,约16年前,当地不少村民去北京打工,刚开始从事卖书行业,冒充国家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电话推销图书,如果有人收到书而不付钱,他们便通过电话威胁,后来不卖书了,直接变为电话敲诈勒索。2006年前后,丰宁一农民通过拨打电话敲诈30余万元。此后更多村民加入诈骗行列。
  犯罪嫌疑人主要从网上购买手机卡、银行卡,通过网上的“信息群”购买受害人信息,包括姓名、电话、邮箱、家庭住址、父母孩子姓名及学校等。他们开始冒充东北黑社会直接向受害人索要钱财,金额从几千到几万元不等;钱进账后,他们直接到银行取出分赃随后将银行卡、手机卡等进行销毁。
  个人信息流出的渠道五花八门,学校、保险公司、各类会议,都有人为了牟取私利,销售个人信息。民警介绍,这些信息的价格不等,“一条信息几毛甚至几分钱,住在北京二环以内的个人信息最贵,一条5元。”
  据宁县公安局2015年12月透露,自2009年至2015年12月,该局共破获当地农民冒充东北黑社会实施手机敲诈勒索案37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68名,涉案金额1100余万元,共收缴受害人个人信息12万多条。
  近10年来,我国电信诈骗案件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地域性职业犯罪群体在居住地对全国实施诈骗,去年11月,国务院公布第一批整治重点地区,共有7个;另一类是犯罪分子在境外通过网络电话实施诈骗,主要由台湾人在东南亚、太平洋岛国甚至非洲、欧洲等地设立诈骗话务窝点。此类案件约占全部电信诈骗案件的20%,但经济损失却占60%。
  据央视新闻、中新社、公安部网站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