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孩子中,八成属于留守儿童。 本报记者 王倩 摄

说到妈妈,小琪琪一直说“想妈妈”。 本报记者 王倩 摄
在大桥镇司家村,有一所有着83名孩子的幼儿园。园长说,她在这里12年来,从未举行过亲子活动。
与其他幼儿园不同的是,这83名孩子中,80%以上属于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在济南、上海、北京甚至更远的广东打工,孩子们则和爷爷奶奶留守在村里。从这里通过黄河大桥就能到达济南市区,虽然父母在城里工作,但这里的很多孩子却没有进过城,美好的童年定格在这所幼儿园以及田野间,小伙伴也是和他们一样的留守“小雁”。
本报记者 王倩
嘴上说“想妈妈”
眼里却看不到渴望
济南到广东有多远?更准确一点,从济南到广东东莞距离多少?百度知道给出的答案是接近2000公里,坐火车需要23个小时,驾车大概需要22个小时,坐飞机最快也要2个小时,还是只能到广州再转车。几千公里的路程,在今年只有3岁的小女孩琪琪看来,只能用“可远了”来形容。而对于这个“可远了”的定义,则是因为琪琪的爸爸妈妈在2000公里外的广东打工,一年也难得回家一次。
琪琪是阳光幼儿园小班的一名幼儿,是幼儿园六七十名留守儿童中的一员,而因为父母打工地离家最远,与父母团聚时间最少,幼儿园园长李兆芹格外照顾她。
今年春节,琪琪的妈妈从打工地回到济南,与琪琪度过了短暂的十几天。但在妈妈回家的最初几天里,由于一年不见的生疏,琪琪仍然像往常一样,跟着奶奶睡。几年来,孩子跟着奶奶睡已经成为习惯,即便是父母一年难得回来一次的时候,她还没有适应跟妈妈一个被窝。
说起妈妈,琪琪嘴里一直说着“想妈妈,想妈妈。”但说这话时的琪琪,眼睛里却看不到更多的渴望和兴奋,或许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已经深深知道,即使是她想,妈妈也不可能随时回来。
27日下午6点多钟,从幼儿园回到家的琪琪已经开始与爷爷奶奶一起吃晚饭,而此时在东莞做办公室文职的琪琪妈妈龙彩虹则刚刚下班。龙彩虹是广东人,她足够适应广东的生活,但身为北方人的婆婆公公则极其不适应,再加上经济条件有限,龙彩虹夫妻两人只能让琪琪和爷爷奶奶留守在老家。
好在龙彩虹和丈夫意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他们从去年开始就筹划返乡回到济南,陪在琪琪身边。“今年年底吧,先把孩子接来广东看看姥姥,然后全家人一起回济南就不回来了。”龙彩虹说,给女儿辅导功课、陪女儿学习舞蹈、带女儿进城逛逛……幸福生活仿佛就近在眼前,他们等待这一天也很久了。
“爸妈挣钱买好好”
25日11点多,小班里很多小朋友已经收拾起玩具做好了吃午饭的准备,但坐在琪琪对面的一名小男孩仍在认真地玩着玩具。
李兆芹告诉齐鲁晚报记者,这名小男孩叫洋洋,也同是一名留守儿童。但与琪琪不同的是,洋洋的父母就在离家不远的济南市区工作,每个周末都能回家一趟,而洋洋6岁的姐姐涵涵也同在这家幼儿园。
虽然不是很爱说话,但当齐鲁晚报记者问到有没有去过济南,愿不愿意去济南时,洋洋的话开始多了起来,“去济南玩过,妈妈带我去的,那里(济南)有大灰狼。”洋洋说。至于都去过济南哪些地方,3岁半的洋洋也说不上来了。
在跟洋洋聊天时,洋洋的姐姐涵涵下课后跑来看弟弟,身穿粉红色小裙的涵涵白净,但性格却十分开朗。“来看看俺弟弟。”涵涵蹦蹦跳跳着说。
涵涵告诉齐鲁晚报记者,爸爸妈妈在济南销售一种家具上的装饰品,平时都是周六回家,除了洋洋和她喜欢的零食,爸爸妈妈还会给姐弟俩买衣服以及买回一些菜,这也是姐弟俩最高兴的时候。
“喜不喜欢去济南?”齐鲁晚报记者同样问起了涵涵。“喜欢,但是以前俺弟弟去得多,他小,妈妈带他去的时候多。”涵涵说。不仅如此,爷爷奶奶在家也是更加照顾年龄小的洋洋,爷爷奶奶带着洋洋一起睡,而涵涵自己睡,“以前,奶奶也搂过我,我大了,就换成弟弟了。”涵涵言语间还透露出一种成熟和懂事。
李兆芹喜欢把孩子们搂在怀里,让孩子们感受到她的爱。她把洋洋搂在怀中,问“愿不愿意爸爸妈妈去济南(工作)?”洋洋回答:“愿意,(爸爸妈妈)挣钱买好好。”
显然,一周才能见到爸爸妈妈一次,不懂事的洋洋似乎已经适应了这种生活。而李兆芹介绍,很多父母在外出打工前,也都以这样的理由“哄”孩子。
□记者手记
陪伴是最好的慰藉
李兆芹说,她在这所幼儿园的这12年,从来没有举办过亲子主题的活动,就连“六一”儿童节演出,她都会提前十多天就给孩子的家长打招呼,但真正能到场观看节目的家长却很少,爸爸妈妈能到场的更是少之又少。更令她感慨的是,这83名孩子中,作为园长的李兆芹也只是见过不超过20名孩子的父母,很多孩子的父母从来没在幼儿园出现过。
聊天中,李兆芹还讲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曾经一名孩子的妈妈回乡之后来幼儿园接孩子,而由于长时间没有见过妈妈,孩子表现得不熟悉,再加上这是这位妈妈第一次来,李兆芹硬是没让她接走孩子,最终还是孩子的爷爷又来把孩子接回家。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这样的幼儿园还有很多所,他们虽然就在距离城市不远处,但他们仍然摆脱不了留守“小雁”的身份。
在我们身边,很多三四岁的孩子还跟着爸爸妈妈睡,每个周末都要爸爸妈妈陪着逛公园、逛商场,孩子们也相对性格活泼。但对于这些留守儿童来说,一周、一个月见一次爸爸妈妈都是奢侈。随着孩子慢慢懂事,甚至到了叛逆期,留守在家的爷爷奶奶能否及时给孩子们提供精神以及心灵上的辅导呢?毕竟,父母的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慰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