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里默默无闻的“老黄牛”
——记济南市第九人民医院“灵岩学者”刘宝林
2016年04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刘宝林在询问病人的情况。
     刘宝林,毕业于济宁医学院,30多年来一直从事普外、普胸临床工作,主治医师,兼任山东中医药大学讲师,济南市第九人民医院普外、普胸科主任。在工作中,刘宝林连续多年被评为医院“十佳科主任”,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会工作者。2016年初,在济南市第九人民医院首届优秀专家、教授及青年骨干评选中,刘宝林获得“灵岩学者”称号。 

  放弃大城市
为基层患者服务

  1985年,刚满20岁的刘宝林大学毕业,因当时“文革”后刚刚恢复高考,济南市区各大医院争抢大学生,刘宝林却放弃大城市优越的工作条件,毅然要求调回原籍,到长清县人民医院(现济南市第九人民医院)从事外科工作。
  刘宝林向记者回顾自己30多年来的工作经历,他一直在基层临床医疗一线工作,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他常说:“我是农民出身,广大农民兄弟就是我的朋友。”刘宝林时刻牢记医生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职责,他用高超的医术挽救了无数危急患者,拯救了无数的家庭,看着病人转危为安,康复出院,即使再苦再累刘宝林也觉得值得。
廉洁行医
仁心仁术为百姓

  医院的外科病房由当初一个综合病房发展到现在五个科室六个病区,相对趋于专业化,刘宝林对此感慨万千。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服务的对象,大多数人家庭经济收入来之不易,尤其有很多困难家庭交不起住院费,刘宝林总是先收治入院,默默拿出自己的钱为患者垫支住院费用。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市民因车祸导致多脏器损伤(肝、脾、右肾、小肠、膀胱破裂),骨盆骨折致失血性休克,十分严重。当时刘宝林已在连续工作24小时后准备下班,看此情景他主动留下组织抢救,经过5个多小时的手术治疗,伤者伤情趋于稳定。但刘宝林还是放心不下,又观察两天直到病人完全脱离生命危险后才回家休息。
  “这位病人经过刘主任的精心治疗完全康复,出院后还送来一面锦旗。以前院里医疗人员少,有时仅4人值班,刘主任曾经连续四五天未回家,吃住都在医院,忙于病房和手术室之间。对此,他的家人能够理解,全力支持他的工作。”刘宝林的同事说。 
精益求精
努力提升业务水平

  据了解,刘宝林参与的手术已有1万多例,没有发生任何的技术和责任事故。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刘宝林带领科室医护人员,坚持学习新技术、新理论,不断丰富自己的头脑,并逐步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去。 
  在日常工作中,刘宝林严格要求科室人员牢记工作职责,努力钻研业务,强化职业教育,尤其是青年医师要打好基础,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切切实实加强道德建设。多年来,刘宝林就像一头默默无闻耕耘的老黄牛,在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的同时,对年轻医师做好传帮带,使他们早日成才,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于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