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马甲下红心涌动
王家春:交通安全路上的一盏绿灯
2016年04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家春在路上疏导交通。
     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每天或是在骄阳下晒着,或是在风雨中站着,但他们却一直任劳任怨地为这个社会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就是社区交通协管员。王家春老人就是其中一位,如今已经在交通协管员岗位上默默坚持了3年,他常说:“身老心不老,无私奉献我先行。”

  本报记者 孙业文
实习生 张来童

  混乱的交通,让他穿上了绿马甲
  王家春老人今年67岁了,今年是他干交通协管员的第3个年头了。“2013年11月份历下区设了交通协管这个岗位,刚开始的报名时候不少人觉着穿那个绿马甲很难看,碍于抹不开面子就没报名。”王家春称,2009年退休后,老人就加入了甸柳一居居委会,开始参加各种活动,看到通知后二话没说他就报名了。
  “我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小区内的小学和中学都在主干路附近,放学后这里的交通特别乱,孩子容易出危险,干交通协管员应该能改善一下这个情况。”王家春说,年纪大了,趁着自己还能动他想帮社区多做点事。
  “孩子们不太支持我,觉得我年龄大了,交通协管员天天风吹日晒太辛苦,担心我出事。”王家春说,他也有考虑过孩子的建议,但是热心肠的他总觉得为社区做点啥心里才踏实。“我想让我以后的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他说。
从反感到“上瘾”
  “刚开始工作时那会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容易,因为缺少工作经验,碰壁成了家常便饭。”王家春称,刚刚成为交通协管员的时候,前三个月几乎是在争吵声中度过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没有学会换位思考和没有掌握工作方法。”他说。
  “许多家长开始时都很不理解,觉得自己来接孩子上学,也就是几十分钟的事,车停在这里怎么了。”王家春说,刚开始由于自己缺少耐心,与不少的家长起过冲突,后来他反省后决定先从自身找原因:学会与家长耐心沟通。
  “你把车停对地方,路不拥挤了,交通事故就少了,这个点这么多孩子,大家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王家春称,经过一遍遍耐心的解释,家长们也慢慢意识到了交通协管的重要性,三个月后,小区的道路开始变得干净整洁、井然有序了。
  “我慢慢和家长渐渐熟悉了,见面还会打个招呼,不少人对我的工作还表示了肯定。”王家春称,从那以后我真正爱上交通协管员的工作。
希望市民多点理解
  三年来,老人每天都在道路上徘徊,穿梭在各种车辆之间。这期间,有辛酸也有甘甜,有欢乐也有苦楚。“大多数人都会听从老人的劝导,但仍有一部分人会不听劝告公然违章,遇到脾气不好的开口就骂。”王家春说。
  “前几天就有一个女协警被骂哭了,没几天就辞职不干了。”王家春说,他也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有一天看到一辆车乱停,他跑过去让车主换个地方停车,谁知对方一听急了,开口就骂,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我也很无奈,我就写了个忠告的小纸条塞到车玻璃上。”王家春称,可能车主确实有急事,不过希望市民多点理解少点埋怨,毕竟他们做这个工作的也很不容易。
无私奉献我先行
  王家春老人年纪虽大,走楼梯会腿疼,但是他的心却很年轻。“我参加了自愿社区的合唱队,舞蹈队,还跟着一起敲大鼓,有时候还跟着一起出去演出。”他说,2014年我们的合唱队去济南第一届合唱节得了银奖 ,当时好友还评价“没出什么差错,不孬嘞”。
  王家春称他在社区是个闲不住的人,居委会的水箱坏了,老人就义务自己去修;居委会的灯没关,他半夜里去关灯;文化室停水停电了,他从自家接电送水。邻居觉得王家春常为社区服务,办事认真,他却满不在乎地说:“我家离得近,这都是应该的。”
  “我虽身老心却不老,无私奉献我先行,我会干到我不能动的那天。”谈及现在的生活,老人说现在就觉得挺幸福,自己的家庭和睦美满,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都挺健康就很幸福了。“我还有个小愿望,现在的房子才四五十平米太小了,如果房子能大点就好了。”他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