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杠杆撬动甲乙双方齐创效
滨南采油三区模拟内部市场机制助力提质增效
2016年04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顾松 通讯员 许庆勇 张璐璐
  4月25日一早,滨南采油厂采油管理三区维修站杨海清,从站长张卫华手里接过注采一站BNB672-8等4口井电机、电表箱电缆热缩的派工单,利索地奔向现场。一大早就从“市场”揽到活儿,这让杨海清很高兴。
  这个“市场”,是采油管理三区建立的内部模拟市场。“别小看这个市场,它既提高了维修站的工作质效,又推进了注采站的精细管理,可谓一举两得”,管理三区副经理韩伟表示。

市场:内部甲乙方,打破“铁饭碗”
  2015年4月,滨南采油厂撤销4个采油矿21个采油队,成立9个采油管理区和1个注汽大队,油公司体制建设全面到位。4月27日,采油管理三区挂牌成立,管理着4个油田的285口油水井,担负着年产10.4万吨原油和139.6万立方米的年注水任务。
  成立之初,由于新的管理机制尚不完善,专业化站的绩效工资分配沿用以往方式。为注采站油水井管理提供设备维修、管线补漏等服务的维修站,员工干多干少、干快干慢、干好干坏,都旱涝保收,干活儿热情不高,管理水平难提高。
  如何改变这种局面?韩伟认为,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和要求,只有创新思维和办法,才能释放活力。经过深入调研和广泛讨论,从2015年6月开始,他们把注采站、资料站和集输站作为甲方,维修站作为乙方,实施甲方乙方工分量化结算考核办法,实行内部模拟市场化运作。
  “铁饭碗”打破了,队伍活力也随即被激活。
乙方:只有干好活儿,才能多拿钱
  4月25日上午10点,顺利完成电缆热缩后,杨海清找到注采一站站长张长新,在内部劳务工分结算单上签名确认。根据结算标准,他们从注采一站挣到120个工分。
  杨海清告诉记者,区里制定的结算标准既全又细,每项工作都有量化,包括井口、管线、非工作期间加班等九大方面67项工作内容,还有质量和效率标准。“干得好奖,干得不好扣,干完活儿就知道挣了多少工分”。
  管理三区对专业化站实施工分定额绩效考核。维修站完成日常安排的工作量,拿到过去80%的效益工资,其余20%得到甲方去挣。
  经过仔细测算,维修站的8100个定额工分,根据各注采站油水井数、偏远程度、区域大小、单井管线数量等情况的不同,被合理分配到注采站、资料站和集输站,作为其可支出定额工分。根据工分定额绩效考核,维修站挣的工分多,拿钱就多;注采站付的工分多,拿钱就少。
  多干多得,维修站人员工作积极性高了,主动到注采站找活儿干,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维修站职工发现,有的注采站抽油机减速器轴承损坏,如果换新的一个得花4000余元,就从废旧减速器上拆下可以用的配件进行修复,共节省成本2万余元。
  甲方:
日常管好井,才能少花钱

  作为甲方的注采一站站长张长新,每次在内部劳务工分结算单上签字都很慎重。因为他们站一个月可支出的定额工分是1000分,节省部分管理区按30%的比例奖励计入站上总工分,超支的工分按50%的比例扣减站上工分。
  “一点也不能乱花,维修站的工作质量更要盯紧。”张长新说,“每签一个字,都有种被人掏了钱袋子的感觉。”
  少花多得,大大调动了注采站员工的积极性。能自己干的活儿自己干,还想方设法强化油水井精细管理,尽量减少维修工作量。
  注采六站管理的滨173块9口油井地处偏远,热洗所需劳务成本较高。如果热洗不到位,就有可能造成躺井或增加其他工作量。员工集思广益,建立自主热洗流程,利用自身充足的气源、1口水源井、2个水源罐和6个多功能罐,让水依次进入2个水源罐进行沉淀过滤后,用套管气将水加热,再利用套管压差将热水输送给油井,实现5口油井的自主热洗。这既提高了热洗质量,又降低了躺井率,延长了免修期,作业频次也减少了,每月节省车辆费用1万余元,减少清洗车辆费用2.9万元。
  采油管理三区更是受益明显。2015年4月和目前的数据对比显示,自然递减率由15.8%控制到8.4%,躺井率从4.6%下降到2.5%,日有效注水量提高309立方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