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第五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杨素兰——
守护亲情方舟 笑对生活磨砺
本报记者邵芳通讯员王国斌邓胜平
2016年04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生活是一条宽阔的河流,一直平缓向前,却难免有漩涡和暗礁。杨素兰像一位认真的船工,把舵、操桨、控帆、修补,驾驶着并不奢华的小船向前而行,很用力,更用心。因为这船上,载满了亲情。
  42岁的杨素兰,是胜北社区钻井第二幼儿园一位普通教师。她经营自己的三口小家,维系双方父母两个大家,没有优渥的物质条件,都是寻常的人间烟火,用坚持淬炼出一种沉静,对于生活,杨素兰姿态虔诚。
“别急,一切都会好起来”
  2013年5月,一个突如其来的打击让杨素兰方寸大乱。婆婆突然晕倒,被送进医院急救。温馨而平静的生活旋律陡然变奏,丈夫和他的二哥在医院轮流陪护,公公白天替班,杨素兰坐镇家中买菜、做饭、送饭,还要照顾上学的女儿和丈夫智障的大哥,忙得她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
  忙碌还能承受,但病情的转折让一家人心情跌宕起伏。婆婆本来是腰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导致双腿失去知觉跌成骨折,但在接骨手术时,大夫忽然终止手术,原来婆婆的骨质异常,钢钉打进去根本无法固定。是骨质疏松还是有更糟糕的病变?阴云笼罩着这个原本快乐的家庭。幸好,北京医院确诊只是骨质疏松。7月份婆婆出院,不能自理,生活不复往昔,要强的婆婆无法接受现实。杨素兰轻轻地拉着婆婆的手:“妈,别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杨素兰承担起照顾婆婆的重任,买菜买全家人的分量,做饭还要给婆婆单独做一份,因为婆婆患有胆囊炎,食物不能太油太咸太硬,还要有充足的钙质,做起来更要精心。陪婆婆聊天、洗洗刷刷都容易,一次婆婆想上厕所公公恰好不在,婆婆执意要等,杨素兰说:“妈,我就是你的女儿,伺候你,照顾你是应该的,你给孩子们擦屎把尿从不嫌脏嫌累,如今也是我们献孝心的时候了。”在一家人精心照料下,婆婆的身体一天天好转,现在已经可以步履蹒跚行走了。婆婆出行不便,杨素兰工作之余便到婆婆身边陪着聊天,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帮着婆婆剪头洗澡按摩。逢年过节,杨素兰更是厨房里的主宰,看着一家人开开心心吃着自己精心烹制的菜肴,杨素兰心中也有一股幸福在涌动。
“爸,我是你的兰”
  屋漏偏逢连阴雨,2013年的杨素兰真的有种流年不利的悲观情绪。就在她为婆婆的身体开始恢复感到高兴时,9月,住在仙河镇的父亲又突然急病住进了医院。病情迅速恶化,开始还能说话,第三天不能走路,紧接着说话开始含糊,半身不遂症状出现。病灶在头部症状复杂,几位专家在脑瘤和囊肿之间产生意见分歧无法确诊。病情再等就有生命危险,一家人决定开颅手术。手术成功,父亲的生命保住了。但是半身不遂和记忆的丧失,让父亲成了杨素兰心中的牵挂。
  父亲出院后,杨素兰往返于东营和仙河之间,有时搭姐姐的车,有时自己坐交通车。每次下车向父母家走去,她都会远望自家的阳台,父亲一定坐在那里在看她。一进家门,杨素兰就放下包裹,奔向阳台,躬身揽住父亲:“爸,我是你的兰。”父亲忘记了很多东西,但没有忘记亲人。哥哥姐姐照顾得多,杨素兰总感觉对父亲母亲充满歉意。每次回来杨素兰不是陪父亲聊天就是不停做家务,有时还拿着孩子的识字书,一个字一个字教父亲说话。
  周末对于别人是休闲娱乐,对于杨素兰却像打仗一样紧张。送女儿上辅导班,收拾家务,给婆婆家做饭,转天又要去70公里外的仙河镇看望父亲。雨雪风霜,杨素兰甘之若饴。她说:“老人在,就是完整的家,心就有归属。”
  “爱,就是理解”
  杨素兰和丈夫陈海勇也有段冲破家长阻碍而自由恋爱的往事。某个下午,那时还在学校后勤工作的杨素兰遇到了阳光帅气而又心细的陈海勇,爱情从此萌发。然而,随着深入交往,陈海勇一家对杨素兰非常喜欢,杨素兰的母亲却开始阻拦,最主要的原因是陈海勇的大哥患有智力障碍。然而,两人最终冲破阻碍,走到了一起。照顾陈海勇的大哥,杨素兰并没有犹豫。
  照顾一位智障患者并不容易,杨素兰像对待幼儿园的孩子一样耐心地和他交流,给他做饭洗衣,还经常买好吃的送给他。可她没有料到大哥有时竟会打人,一次叫大哥吃饭,冷不防一巴掌打在脸上,火辣辣的疼。眼泪唰一下充满眼眶,公公婆婆和丈夫赶忙过来责备大哥、安慰杨素兰。杨素兰捂着脸说:“没事,大哥也不是有意的。”没有丝毫的嫌弃,洗涮做饭聊天,杨素兰一如既往照顾大哥,就像照料一个孩子。
  陈海勇是钻井工程技术公司泥浆公司的一名罐车司机,长途出车是家常便饭。刚结婚时杨素兰并不理解,直到跟着丈夫出了一次长途,她才明白丈夫的工作的确很辛苦。想起那次跟车,杨素兰记忆犹新,早上8点出发,晚上10点才在一个小县城住下,陈海勇说:“要是不带着你,我连夜就到目的地了。”今年生产形势不好,陈海勇出车次数少了,但杨素兰并没有强求他多陪自己多干家务活,她说:“爱就是理解,不是强求的。”
  生活的河流总有浪花,爱的轻舟应对裕如。多年来,杨素兰从一名普通工人几经考试选拔成为一名教师。可爱的女儿已经上了初中,早就习惯了自己上学。刚住进新房不久,陈海勇又动了买车的念头。两口子商量好了,现在还用不上,等女儿上了高中一定买辆车,可以接送女儿,探望父母也更方便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