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出土明万历六年墓志铭
对于研究当地明代葬俗提供参考价值
2016年04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4月28日讯(记者 李榕 通讯员 蔡连国) 4月18日,平原县帝景城美食街帝景城小区在供水管线改造施工过程中,在沟内发现墓志铭一盒。墓志铭保存完好,青石质地,呈正方形,共篆刻621字,经初步辨认,该墓为明代马泰与初配郭氏、继配刘氏两位夫人的合葬墓。对于研究平原县地区明代葬俗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墓志铭南北两侧各有一条供电线缆,沟内仅存少量的残损青砖,现场判定原墓葬应在小区建设或更早时间就被破坏,墓葬痕迹已经无法辨识,现场未发现其他随葬品。
  墓志铭保存完好,青石质地,呈正方形,边长65厘米,志盖厚21厘米,篆体阴刻“明西田马翁暨二配合葬墓志铭盖”字两行;墓志厚16厘米,志文楷体阴刻共27行,正文每行26字,共计621字。经初步辨认,该墓为明代马泰与初配郭氏、继配刘氏两位夫人的合葬墓,墓主人姓马名泰、字士亨、号西田,卒年47岁。志文主要记载了马泰继配刘氏悉心孝敬老人、相夫教子,遇丈夫去世、家道中落而自强自励,敦促儿子求学上进终有所成的事迹。
  “通过铭文刻画出了一幅中华民族妇女传统美德的画卷。该墓志铭的发现,对于研究平原县明代葬俗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平原县文体广新局相关负责人称,墓志由中宪大夫陕西临洮府知府前户部郎中邑人张仁撰文,文林郎陕西淳化县知县邑人宋桐书丹,登仕郎直隶萧县主薄邑人王维藩篆额。马泰之孙行健、九思、行远于万历六年(1578)在祖父母合葬之际为其同立。
  目前,在施工方配合下,墓志铭已运送到县文化艺术中心保存,文物部门将进一步开展保护和深入研究工作。
“吃人路口” 装上安全护栏
新生儿同比增五成 二胎占到一半多
  本报4月28日讯(记者 贺莹莹) 28日,记者在德州市妇幼保健院了解到,自二孩政策放开以来,怀孕人数暴增,高龄产妇占到了三成左右,一季度共迎来1600多个新生儿,同比去年增加了近五成,其中二胎占到6成。但高龄产妇中妊娠高血压、糖尿病也不在少数。
  “自从二孩政策放开以来,许多高龄产妇加入了怀孕大军,最大的达到了46周岁。”德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副主任医师陈玲玲称,怀孕人数暴增,门诊孕检相比去年增长了三分之二,其中高龄产妇占到了三成左右,高龄产妇是妊娠高血压、糖尿病的高发人群,治疗不及时容易引起早产,其胎儿及新生儿的死亡率也随之增高。其次,高龄孕妇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长期在缺氧的环境下,难以吸收到足够的营养,使得胎儿体重偏轻、身体较弱。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