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株古树名木集中“体检”
树龄300年以上达6株且长势茂盛
2016年05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5月5日讯(记者 王明婧 通讯员 王振 艾军艳) 近日,市城管执法局园林局组织技术人员对中心城区27株古树名木进行“体检”,掌握监控古树生长状况,便于长效管理和保护。
  自2003年建立古树名木档案以来,先后对全市264株古树采取入档管理,各级管辖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古树进行管理保护。今年,市城管执法局园林局对辖区内古树开展例行“体检”活动,全面摸底掌握中心城区古树名木的生存环境、树态长势及日常管理等情况,作为年度管理重要依据入档备案。
  通过体检,27株古树多数树冠丰盈,长势茂盛,但部分古树存在树干空洞,树枝枯死迹象。下一步,市城管执法局园林局将根据调查情况,采取保护措施复壮古树。园林局将对古树进行分类存档,对丢失保护牌的古树重新挂牌;对缺少护栏的及时修建;对自然受损、存在病虫害的古树进行修护和除病害保护;对生长衰弱的古树,制定复壮和保护方案,延长古树寿命。
  据统计,中心城区现存古树27株,其中老城区22株,经济技术开发区5株,树种为国槐、枣树、合欢、杜梨等。200年以上树龄的共6株,100年以上树龄共15株,树龄达300年以上共6株,其中,位于德城区桥口街原穆斯林糕点厂院内的一株国槐树龄已有600多年,是中心城区树龄最大的古树。
建立流浪人员 身份快查机制
  本报5月5日讯(记者 李榕 通讯员 王涛) 为了及时掌握流浪人员的身体状况,5月5日上午,德州市救助站专门请来定点医院的医生,为长期滞留在福利机构代养的40余名流浪乞讨人员健康体检。此外,目前德州已经建立流浪乞讨人员身份快速查询机制、寻亲服务机制和滞留人员身份查询长效机制。对于未能确认身份的受助人员,进站24小时内救助站将发布寻亲公告。
  上午9时许,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及医务人员一行带着医疗设备如约来到陵城区一处流浪乞讨人员代养机构。测量血压、心电图检查、精神卫生检查……40余名流浪乞讨人员按照编号依次接受检查。
  “被救助人员入站之前绝大多数生活环境较差,对他们进行集中体检是为了避免突发疾病。”德州市救助站站长任年丰称,救助站曾救助一名50多岁的男子,因身源不清滞留在救助站半年之久。某一日上午吃过早饭后,因突发性脑干出血倒地,在ICU病房整整住了两个多月。
  此外,记者了解到,按规定,民政部门在救助管理机构内发现疑似走失、被遗弃、被拐卖的受助人员,要第一时间向属地公安机关报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