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上高中,一样可以保送上大学
职校生谢尚志两获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
2016年05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谢尚志在进行楼宇智能化练习。
     近年来,“保送生”已不是高中生的专利,职业技能拔尖人才一样可以“保送”上大学,而被山东城建职业学院提前录取的济南物业管理职业中专毕业生谢尚志就是其中的一位。

  文/片 本报记者 许亚薇

职业中专崭露头角
  与绝大多数同龄人不同,三年前,1998年出生的济南小伙谢尚志没有读高中,而是选择了读职业中专。“差几分,没能考上高中,如果不读中专,有可能就随便学个技术工作了。”话不多的谢尚志腼腆地说。
  “得一次全国一等奖很难,跨专业得两次全国一等奖更不容易。”济南物业管理职业中专实训教师赵立媛说,经过层层选拔,能够进入全国职校技能大赛的学生已是佼佼者。
  2014年6月,还在读一年级的谢尚志跳过了省赛,直接被选拔为参加全国比赛的成员之一。“平时话不多,很低调,但是他很聪明,做错过一次的事情,绝对不会再犯第二次。”赵立媛说,曾经有实训教师说过,谢尚志是难得一见的人才。
每天练习超过12小时
  比起普通高中生,职业中专学生的“苦”是体力和脑力的双重结合。“他们不仅要动脑,还要付出体力劳动。”赵立媛说,学工程测量,一年四季都在室外活动,夏天每个人都晒得很黑,一两年都变不回来。
  对于谢尚志来说,中专三年的时间,他大都用来准备比赛和参加比赛,而在这过程中,他的专业技能也一步步提升。
  每年10月是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省赛选拔出的获奖队伍,参加次年6月举行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除了上课,其他时间都是在准备比赛,从早上8点半到晚上8点半,除了中午吃饭时间,其他时间都在练习。”谢尚志说,“比赛都是队友共同努力的成果,大家在一起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了谁都不行。”
把每一件事做到极致
  学技术需要不断重复同一个动作,而重复是一件非常枯燥乏味的事儿。
  在赵立媛看来,职业技能的高下,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以楼宇智能化为例,如果设备组装错误,轻则不能使用,重则烧坏设备,一遍遍的重复,就是为了减少失误。
  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工匠精神”,精益求精、严谨、耐心、专注、坚持成为“工匠精神”的集中体现。年仅18岁的谢尚志也许并不知道“工匠精神”的真正含义,但他已经是“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赵立媛说,不只是谢尚志,总有那么几个孩子,他们踏实肯干,做事细心专注,不停地重复,并把它做到极致,这就是工匠精神。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