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内新建73座小型水库
水环境质量将得到阶段性改善
2016年05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5月9日讯(记者 王明婧 通讯员 刘蒙) 近日,德州市水利局出台《京津冀协同发展德州市水利专项规划》,构建协同发展德州一体化水利体系。据了解,德州市通过地下水超采治理、修复水系生态、新建小型水库等措施,到2020年全市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为水融京津冀发挥最大效益。
  按照规划,德州将加大地下水超采治理。德州目前存在夏津--武城、德城--宁津两大片浅层地下水漏斗区和一个覆盖全市的深层地下水超采区,且水质标准有待提升,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迫在眉睫。德州计划通过高效节水、激光整平耕地、河系连通、地下水回灌等工程措施,以及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对地下水进行限采控采保护等管理措施,对地下水超采区进行治理,保障全市地下水生态安全。到2020年河流生态功能得到阶段性恢复,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到三类标准,减少超采区面积500平方公里。
  为保障承接京津冀工业企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需要,计划对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及供水管网工程提质增效,并在五年内新建73座小型水库。其中,新建乐陵前张水库、陵城区青龙潭水库、后陈水库、武城县前屯水库、庞李水库、沙河辛水库、丁寺水库、齐河狮子刘水库、庆云中丁水库等11座小(一)型平原水库,新建南潘、前张、马海、后陈纸、二十里铺、宋坊、王凤楼等62座小(二)型水库,到2020年全市水库总库容达到4.84亿立方米。
  此外,德州将打造“三纵四横”清水生态长廊,对马颊河、徒骇河等河流进行综合治理,创建马颊河生态岛等11个水利风景区、铁营循环经济示范园等4个生态园区治理项目、跃马河等55条河道生态治理项目,打造京津冀南部生态环境。
  为满足京津冀地区的用水要求,全市划分南水北调东线主干、潘庄引黄济津、李家岸引黄济沧三条线路,并对沿线进行治理。为保证京津冀及德州防洪安全,继续加大恩县洼滞洪区建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