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来源单一,维护费用超额
“没钱”的民间博物馆发展陷尴尬
2016年05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5月18日讯(记者 贺莹莹)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记者了解到,截至2015年,全市建成和在建的国有、非国有博物馆共29处,在文博体系备案的博物馆纪念馆有14家,其中民间的有6家,但由于资金来源单一,藏品维护、人员管理等支出困难,民间博物馆的发展陷入尴尬。
  2013年民间奇石博物馆正式成立,创始人是华元集团董事长扈建国,一般是周日开放,如果有学生或社会团体参观也可开放,“由于德州没有山,博物馆创立之初就是想把收集到奇石向市民展示,传播奇石文化。”奇石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耿女士称,为了创建博物馆,特地在公司建了车间,收藏了2000多块奇石与4万多枚纪念章。为了维护藏品还雇了20多人,一年仅维护费就达到五六十万元。
  “武城县古贝春酒文化博物馆和武城县神龙地毯艺术博物馆是当地比较有名的民间博物馆。”武城县文体广新局文物相关工作人员称,这两家博物馆经费保障均来自各自的企业,只要开放就涉及维护、基础设施等费用,这些民间博物馆和企业效益直接挂钩。
  耿女士称,由于很多民间博物馆是公益性质,纯靠公司补贴很难运营,期望政府能对民间博物馆有更多扶持政策,让其可以健康地发展。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5年,全市建成和在建的国有、非国有各类博物馆共29处,已经实现免费开放的博物馆22处。全市已有14家文博收藏单位在省文物局完成了设立备案工作,其中,国有文博单位8个,非国有博物馆6个,并且全部实现对外免费开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