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孩子普通的心愿
2016年06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5月31日讯(记者 刘潇) “六一”来临,普通的孩子会在家长的陪伴下,开心地享受这个节日,有美食,还有礼物……但是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并不普通的孩子,他们的愿望会是什么?5月31日,记者来到德城区特殊教育学校,了解这些孩子的“六一”愿望。
  18岁的张丽是一名初中三年级学生,先天性听力障碍的她只能通过手语交流。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美工室内做一朵蓝色的手工花,眼睛一眨不眨,还时不时皱一下眉,直到走到她面前,她才红着脸抬起头来微微一笑。在手工老师的引导下,她尝试与记者交流一些话题。
  眼看就要毕业了,她坦言“六一”愿望是想父母陪自己过节,由于父母收入有限,为了多挣钱,陪张丽的时间少之又少。而张丽走入社会的第一步就是需要一个耳蜗式助听器。“他们本来挣得不多,普通国产的助听器一只大概十三万元,进口的则更贵。”张丽说起这些,眼睛中泛着泪花。
  当手工老师问谁还想说出自己的愿望,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都争先恐后举起了手,虽然记者听不清他们嘴里说什么,却能看到热情洋溢的笑脸。手工老师包宝华介绍,这些孩子的愿望平凡普通,现在全校的聋哑儿童占到五分之一,手工课是他们必备的技能之一,他们不会说但是喜欢用作品表达自己的心愿。
  史新爽今年16岁,家住在黄河涯镇小史村,她正在雕刻一个张海迪的小像,她的愿望是像张海迪一样乐观坚强,从而感染更多的残疾人。而孟倩正在做一只大的丝网孔雀,在她心目中孔雀是最美丽的,就像自己的妈妈一样,她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完成的作品,打算“六一”送给自己的妈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