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传承中的“夫唱妇随”
2016年06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上月末,中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杨绛先生去世,引发人们的追思和缅怀。早年,杨绛在丈夫钱钟书去世后,全身心投入丈夫手稿书信的整理工作,让读者全面系统的了解一代文学大家对中外文学的研究。如今,钱钟书夫人杨绛也与世长辞,文化界名家们身后的文脉精神如何再续,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可敬:
名家遗孀留住文化记忆

  文化界名家们的作品、手稿、笔记等资料记录了其在各自领域的成长经历,从中可以领悟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治学精神,不仅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更具有催人奋进的精神动力。像是一代文学大家钱钟书饱读诗书、学识渊博,他的手稿、中外文笔记多达7万余页,涉猎题材广、数量多、内容丰富,但其手稿历经岁月磨砺,纸张大多发黄变脆,有的甚至模糊破损,字迹难辨,如若无人整理必将淹没于历史长河,在这种情况下,杨绛晚年全身心投入到钱钟书手稿书信整理工作中,最终出版发行《钱钟书手稿集》,展示了钱钟书毕生所学、所思、所悟,是留给后世丰富而珍贵的研究资料。
  国画名家徐悲鸿去世后,其夫人廖静文用大半生的时间来整理、推广徐悲鸿的作品与收藏。她建立了以徐悲鸿故居为基础的徐悲鸿纪念馆,成为新中国第一座美术家个人纪念馆,将徐悲鸿先生的大量作品和收藏陈列于世,并到各地展览展示,还将徐悲鸿留下的1200余幅作品、收藏的1000余幅历代著名书画作品以及图书、图片、碑拓等万余件全部捐赠给国家。廖静文这一举措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徐悲鸿对艺术的挚爱和贡献。另一位国画名家李可染去世后,夫人邹佩珠成为李可染艺术的传播者,她在国内外策划举办李可染艺术的大型展览和学术研讨活动,出版了数十种李可染画集和刊物,将数十年精心保护的李可染的两百余件作品捐献给国家。更为可贵的是,邹佩珠几乎整理和保存了所有关于李可染的文献和史料。在她的协助下,这些资料被整理成《李可染论艺术》,成了后世专家学者研究李可染艺术的第一手资料。
■可鉴:
伉俪佚事看拍场真假

  正是有了像杨绛、廖静文、邹佩珠等一大批具有文化使命感的名家遗孀,人们才能更直接地认识这些文化界名家,更全面、更深入地研究他们在文化、艺术上造诣。不仅如此,她们与丈夫们之间的生活经历、趣闻轶事更为遗留下来的作品增添了鉴真假的参考价值。
  随着近几年拍卖市场上书画名家作品价格的飙升,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下,名家伪作泛滥,像是李可染的山水画在拍卖市场备受藏家青睐,特别是因其数量稀缺,频频拍出过亿元的天价作品,这使得李可染的假画也有愈发泛滥的趋势。其夫人邹佩珠生前就曾指出,李可染一生创作的画作应不超过2000幅,但目前已经有近两千幅署名李可染的画作参与拍卖,以此推断,当前市场上流通的李可染假画数量不在少数。有些李可染创作的精品佳作,像是《井冈山》等作品,其背面还有李可染夫人邹佩珠亲笔签名,也成为藏家鉴别其真伪的手段之一。在艺术品市场中,徐悲鸿的作品高价频现,由于市场混杂,也不乏作伪现象。徐悲鸿一生创作并保留下来的真品数量稀少,1200余件作品藏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中,只有少量真迹流转市场。廖静文曾说,徐悲鸿一生为自己画过许多画,但凡自己喜爱,便会为自己题上名字,所以,徐悲鸿的很多画作里都写了“爱妻静文”字样。而谈到如何鉴别徐悲鸿画马作品的真伪,廖静文在生前曾提到,徐悲鸿画马,一是“精研其结构”,准确把握马的每块肌肉与骨头,捕捉瞬间动态;二是“细审其神情”,源于印度之行后对马更细微的观察。“悲鸿画的马腿比其他画家所画的都要长,但观者会觉得夸张得恰到好处。”此外,廖静文还曾在采访中透露,徐悲鸿从来不用现成的盒装墨汁和宿墨,每次作画前都是自己帮其研磨。用纸也讲究,最差也是在皮纸或高丽纸上作画,这一点区别于他人。另外,徐悲鸿画上题字很少,且都在最边上。这不妨成为藏家鉴定作品真假的参考依据。
■可期:
文脉如何再续“前缘”?

  文化界名家离世之后,遗孀在为其手稿、笔记、作品等整理传承中起到关键作用,如今,随着时光流转,他们的夫人也渐离我们,之后的传承工作到底应该如何进行?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看到一些文化界的老先生们,到了晚年身体健康状况不佳,有很多来不及整理其一生的研究成果。去世后,有些人的妻儿们并不了解其研究的文化价值,加上手稿资料等管理不善、损坏严重,使得毕生心血付之东流,文脉的延续最终断档,这是十分可惜的。如何抢救、保护、利用这些手稿、作品等,任务迫在眉睫。
  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指出,“像是杨绛、廖静文、邹佩珠诸位先生,他们对中国文化具有极高的责任感,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他们所作的文化传承、推广工作也是无可替代的,但美术馆、博物馆等相关机构在传承对国家、民族有深远意义的物质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与个人相比更具专业性,能够发挥各方合力,更为系统的进行保存、整理、创作、研究工作。众所周知,北京画院保存了齐白石作品与遗物2000余件,是中国乃至世界收藏齐白石作品最多的机构,但保存仅是最低级的传承,传承更需要有深度的挖掘与推广,如今,我们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做了四十多个20世纪美术大家系列展,从先前的齐白石再到李苦禅、周思聪等20世纪的美术大家,通过个案勾勒全景,引发大家对文化的思考。”山东中国文学艺术博物馆馆长徐国卫也表示,许多文化界名家从事了一辈子创作、研究工作,手稿、笔记及其保留下来的作品等具有极为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如若在家人同意的情况下捐献给美术馆、博物馆或者是档案馆,委派专业人员协助整理,或者鼓励社会上的专业学者利用学校等教育机构参与研究并开展保护工作,无疑更有利于激活其深层价值。    (刘莹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