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之中求丰富
2016年06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画里画外 
于新生谈民间年画创作
  潍坊寒亭拥有山东最大的木板年画产地杨家埠,画家于新生祖籍便是这里,虽然并不是土生土长,但小时候免不了经常回老家探望亲友,那时候农村的民间年画普遍而常见,也十分讲究:大门口贴门神,有辟邪之意;贴在炕头上的炕头画一般都是伦理教育、传统故事、生儿育女题材的,寓意祈福纳祥,老者的屋子贴上寿星,祈求长寿;妇女儿童的屋子贴上童子,保佑儿女平安……民间年画是老百姓自己的艺术,具有最原本化的审美追求,是人们生活需要的一种表现形态,表现方式直接而大胆,颜色鲜艳而纯粹,儿时的于新生对这些民间年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耳濡目染下会时常临摹一些,这对他日后走上绘画道路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在于新生看来,民间年画在空间处理上是二维的,只有高和宽,单纯简约;在线条处理上基本是直线和弧线,没有复杂的组合;色彩处理上采用红黄蓝等原色和间色,通过打散的小色块形成灰色调子,纯净却又不显得单调。总的来看,是单纯之中却有丰富多彩的表达。
  十年动乱期间,民间年画被看做是所谓封建的、落后的产物,一度被销毁和打倒,甚至销声匿迹。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方现代绘画形态进入中国,并对中国绘画产生了巨大影响,西方现代派绘画与之前对中国绘画影响深远的俄罗斯写实油画完全不同,它将现实对象转换成具有形式感的画面,是抽象性的表达,这引起了专业画家们的关注,他们致力于在中国绘画形态中寻找与之相近的门类,通过研究发现,民间美术中变形、夸张手法竟然与西方现代派有相似之处,于是民间年画再度被重视起来,以潍坊为中心在山东自上而下发动了一场“山东年画晋京展”,于新生作为县里的文艺骨干被推荐参加了展览,从此便开始了深入研究民间年画的道路。自第六届全国美展开始,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于新生已连续参加了七届,其中有五届获奖,十一件作品入选,除去入选的年画作品,仅获得美展奖项的就有三部年画作品:《农家新居》获得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以年画形式创作的《中国古代寓言》(连环画8幅)获得第八届全国美展最高奖,《吉祥腊月》获得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于新生认为:“虽然不能以全国美展是否入选、获奖来评价一个画家的艺术水准,但是从这三十多年的美展创作过程来看,民间年画确实在自己的创作生涯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和民间美术具有很深的情结。”
  随着对民间年画思考、研究的深入,于新生从1983年开始将注意力从年画这一个方面扩展到剪纸、刺绣、雕塑等整个民间美术的关注,并开始考虑寻找民间美术造型形态与中国古代艺术最本源的表现方式之间的联系,希望通过民间美术来揭秘、研究古代美术,并从1999年开始着笔,初步完成了30万字的《龙文化图形原本还原》初稿,单从这一点来看,民间美术不仅对于新生的绘画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更是影响了他对中国文化历史渊源的思考,通过多年的研究,于新生更加清晰直观地揭示了从远古到现代美术形态的发展状况,希望他的研究成果能够及早公布于世,让我们有更好的、更多的途径去了解现代不同的美术形态出现的历史脉络。   (刘莹莹)
  ▲飘香时季(局部) 于新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