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洋里织网捕捉地层深处的回音
2016年06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崔立慧 通讯员 陈俊 薛园

  挂机上,于雷胸有成竹的指挥测量小组作业。
  石油勘探
测量工 

  操作测绘仪器及辅助设备为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提供测绘技术服务的人员。
 
  于雷是中石化地球物理胜利分公司测绘中心的石油勘探测量工。测量工的任务是根据设计方案,把每一个只有经纬度、高程的虚拟的点,在地球上找到,并标识出来。点连成线,线织成网。激发点向地层深处发出呐喊,检波点竖起耳朵倾听回音。激发点、检波点各自构成的两张网相互配合,采集地球深处的脉动。石油勘探测量工就是织网的人。
  “激发点,我们习惯叫它炮点。钻机班要在每一个炮点上钻井、埋炮。这炮点怎么确定呢,就是靠我们。所有的位置我们先去趟一遍,把炮点找到,做上标记。后面的人才能巡着标记来施工。”于雷介绍。
  如果炮点的位置出露在水面之上的泥滩、草地上,找到它就会插一根竹竿,系上红色或者黄色的胶带,胶带上写上桩号,标明自己的“身份信息”。在这个过程中,背着器材过草地、趟烂泥的经历自然是少不了的。如果炮点的位置在海面之下,那么测量工会和放线班一起出海,一边确定炮点的位置,一边安装检波器。给检波器定位,就是在海面下寻找安插“耳朵”的位置。“耳朵”的站位准,才能听得清信号。
  插在土地上的竹竿位置相对稳定,也方便钻机班来寻找。而竹竿插在浅海处并不结实,会受海水扰动发生位移,难以标识。这时候需要测量工进行二次定位。定位设备安装在挂机上,随时核准矫正,这项工作几乎二十四小时不停。“如果位置不准确,最终采集的资料就不准确,影响后面的分析人员对地层状况的分析判断。”
  在孤东海区内部这块南北24千米、东西21千米的工区内,相邻两个检波点东西间隔150米,南北间隔25米。相邻两个激发点东西相距50米,南北相距150米。误差范围陆地上控制在50厘米以内,海面上控制在5米以内。目前于雷和其他石油勘探测量工忙忙碌碌往返穿梭于海陆之间,就是在织这样的一张网。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于雷认为,只有网织好了,才能谈得上收获。

个人体会
  于雷带领测量小组进行水中测量。
  我1989年参加工作,期间跟着队伍去过海南、贵州、四川、新疆等地,工作环境几乎涉及了各种地形地貌。同时,我在工作中也经历了三次比较大的技术变革,从经纬仪、测距仪到全站仪,再到今天的GPS定位。技术的进步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新的技术推动着我们一线工作者不断学习新的内容。随着公司事业的发展,我们还承担除了石油生产之外的一些测绘任务,这对我们老测绘人来说又将是崭新的内容和挑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