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支撑 任务牵引 全域应用不断提升信息化服务实战效能
——威海市公安边防支队信息化建设工作纪实
2016年06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边防民警正在用山东边防总队自行研发的RFID舶舶识别终端对港内渔船进行检查。
  ▲刘公岛女子边防派出所民警向游客推介微信平台。
   本报记者 孙丽娟 通讯员 李帅
  公安信息化作为整个公安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已经成为引领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跳跃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途径。近年来,威海市公安边防支队一直把信息化建设置于战略性、先导性位置,作为党委工程、主官工程来抓,把握基础支撑、实战应用、创新服务三个导向,实现了以信息化建设为龙头的部队各项工作提档升级。
□ 信息储备,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根基
  威海市公安边防支队始终把信息采集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骨干工程和核心工程,建立了采集、维护、监督、检查、入库等信息采集长效机制;聘请12名高校教授、大型信息化企业研发工程师等作为信息化建设专家,先后合作研发信息采集系统12个,采集各类信息820余万条,建立数据模型5个。在“大数据”支撑下,支队警务工作效率实现了大提速、大跨越。
  “十二五”期间,该支队研发的“基于移动终端的边防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采集、录入、核查、比对、应用实时化,解决了传统走访记录形成大量“死信息”、“口袋信息”和过期信息的问题,以及基层民警调动后,辖区基础数据无法传承、衔接,基础信息丢了捡、捡了丢等问题,该系统也因此荣获省厅科技进步奖。采用二代证身份识别验证技术研发的“渔船民信息采集办证系统”,有效解决了高峰期渔船民集中办证速度慢的问题,使办证效率同比提高24倍,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专利。
  2013年,全省公安边防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现场会在威海召开,对支队加强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的基层基础工作经验进行了推广。
□ 科技管海,助推海陆一体平安建设
  威海市公安边防支队始终把科技管海作为海陆一体平安建设的“拳头项目”和“1号工程”,推动海陆立体治安防控体系上升为党委政府行为。市委市政府将沿海公共视频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先后争取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2000余万元。
  “十二五”期间,该支队试点开展了海岛智能管控系统建设,首次将沿海管控触角延伸至无人的海岛。市公安局将沿海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列入“六大增长极”和各地市视频建设统一规划,纳入督办范畴,进行全程督办,在边防辖区全面铺开了沿海岛屿、港湾码头、交通要道、重点部位、企业村队“五张视频监控网”建设,先后在沿海一线安装视频监控4928路,初步实现了海陆一体无缝覆盖。
  与地方公司合作研发“警用六旋翼无人机”,用于沿海管控、海岛巡查、处置突发事件,实现了“海、岛、岸互通,海、陆、空联动”。
  部署大数据智能视频分析系统建设,在边防辖区重点港湾码头、交通要道、人流密集区域安装了17部人像识别摄像机,实现了对人像和车型特征的识别分析和智能比对。
  为强化反恐维稳情报信息收集,该支队还筹措资金30余万元用于情报信息奖励经费,建立了情报微奖励机制,依托“威海边防公众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通过微信发红包的形式,先后收集有效情报线索52条。
  近5年来,支队通过视频监控等信息化手段查破各类案件4200余起、抓获网上逃犯350余人、查处违规船舶740余艘,分别占查破案件总数的49%、追逃总数的89%和船舶查处总数的34%,环比分别提升16%、42%和18%,先后破获了 “2012.3.30”、“2014.4.17”、“2015.5.15”等重、特大组织他人偷越国境案。
□ 应急响应,打造实战应急指挥体系
  威海市公安边防支队着眼重大突发事件处置,依托信息化全面加强应急指挥体系建设,拉近指挥与实战、机关与一线的距离,实现了决策更科学、指挥更精准、处置更高效。
  “十二五”期间,该支队探索建立大队级指挥中心,实现了支队、大队、派出所三级指挥体系上下互动、实时通联、反应快速。
  投入40余万元在支队级单位首个建成了集系统研发、教学培训、应用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实验室,按照每所至少2名的配备标准,先后为基层培养技术人员80余人,解决了基层单位应急指挥人才匮乏的难题。
  争取总队、市局支持,为全市部队配备350M数字对讲机400余部,建成了覆盖全市边防辖区的350M数字集群对讲指挥网络,达到了一线实战单位“一警一部”的配备标准,并通过GPS定位,实现了单兵指挥。
  通过深度关联、系统升级、架设指挥通道、对接公安平台,实现了指挥中心与威海军分区、海上搜救中心等多方军警地力量的联动协作,建立了“横向合成作战、纵向应急指挥、内外多方联动”的立体化、可视化边防实战指挥管理体系。
  近5年来,威海市公安边防支队依托实战化应急指挥体系先后完成威海“5.29”特大山火扑救、超强台风“麦德姆”防抗等实战指挥任务38项,1个基层单位被市局确定为合成作战试点单位。
□ 规范执法,提升阳光执法执勤效能
  威海市公安边防支队把执法信息化作为破解部队执法执勤警力不足难题、规范执法程序、落实执法制度、强化执法监督的根本之举。
  “十二五”期间,该支队建立了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投入300万元为基层单位配发执法记录仪400余部,完成了32个基层单位办案区改造,利用执法办案信息系统、现场执法记录设备、视频监控设施等手段,将执法监督由事后拓展至全程,实现了执法过程的全景掌控、实时调取和无缝监督,做到了所有执法工作有据可查。
  试点建设了智能化办案区,利用RFID射频技术实现了智能感应、自动录像、自动剪辑、自动上传等功能,民警执法工作效率同比提高80%以上,通过信息化手段真正实现了提高执法效率,兼顾执法安全,规范执法程序。
  近5年来,该支队通过信息化手段,先后检查基层单位执法影音资料8812宗,查究执法问题548个次,涉法信访隐患同比“十一五”期间减少46%,13个基层单位先后获评省、市公安机关执法质量优秀单位,7起案件被部局评为“十大精品案件”。
□ 末端落实,创新部队教育管理机制
  威海市公安边防支队充分利用信息化“规范、严密、精准、高效”的特点,拓宽部队教育管理的层次、范围和领域。
  “十二五”期间,该支队依托三级网络视频传输系统,设立“980在线讲堂”开展集中教育,将传统的课堂式教育改造成集远程集中授课、双向互动讨论、重要工作部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教育“大舞台”,受到官兵广泛欢迎。
  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了派出所党组织生活音视频记录制度,有效解决了基层党组织生活不规范不严谨的问题,做法被总队推广。
  将350M数字集群GPS定位系统接入指挥中心,通过终端GPS模块和警用地理信息平台,实时查看设备位置与轨迹,官兵“八小时以外”管理问题同比下降75%。
  研发“部队管理四色预警平台”,建立“督察实施—数据积累—科学预警—跟踪整改”工作机制,实现了督察工作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动态化,支队被部局确定为网上督查先行先试单位。投资30余万元建设互联网行为审计系统,对全市所有互联网电脑上网行为进行全程管控,屏蔽无线路由器等设备,先后堵塞失泄密漏洞49个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