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银行教您练就“火眼金睛”,识破电信诈骗
2016年06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张頔      

  近年来,不法分子利用手机短信、电话、邮寄传递和网络等通信手段实施的电信诈骗花样层出不穷,且随着国际互联网、通信网络的发展,新型的网络消费方式为广大群众带来了实惠和便利的同时,也给不法分子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结算方式实施诈骗等犯罪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
  电信诈骗从一开始只用很少的钱买一个“土炮”弄一个短信,发展到现在互联网上的任意显号软件、显号电台等等;从最原始的中奖诈骗、消费信息发展到绑架、勒索、电话欠费、汽车退税等等。犯罪分子总是能想出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骗术,就像“你猜猜我是谁”,有的甚至是直接汇款诈骗,还有冒充电信人员、公安人员说你涉及贩毒、洗钱等等,通过这种办法说公安机关要追究你等等各种借口。犯罪分子利用人们趋利避害的心理通过编造虚假电话、短信地毯式地给群众发布虚假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布范围很广,侵害面很大,所以造成损失的面也很广。
  为了有效预防此类案件的发生,切实维护广大群众利益,齐鲁银行针对近年来电信诈骗的典型案例,归纳总结出有效防范电信诈骗的十项警示,希望借此提醒广大市民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用一双“火眼金睛”识别电信诈骗。
  1.不要有“贪图便宜”、“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的心理,那只是所有不法分子的一种诱饵,否则必然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2.要注意避免个人资料外泄,对不熟悉的金融业务尽量不要在ATM机上操作,应到柜面直接办理。切勿相信“银行账户涉及犯罪”等谎言。
  3.不要轻信陌生电话和短信。当接到疑似诈骗电话或短信时,要注意核实对方身份,尤其是对方要求向指定账户汇款时,不要轻易汇款,应第一时间告知家属商量解决或咨询公安机关;公安部门不可能提供安全账户,更不会指导您转账、设密码。
  4.不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
  5.催缴电话费是电信部门对客户使用正常客服电话,通过电脑语音进行提醒的一种商业服务手段,不可能直接转接公、检、法等执法部门。
  6.对冒充各类工作人员直接打电话进行诈骗的,一定要注意来电显示的电话类型。对于一些不熟悉,不像是正常座机手机号码的电话,尤其是电话前带有“00019”的号码请不要理睬。
  7.任何通过电话、短信要求当事人对自己的存款进行银行转账、汇款的,或者声称为您提供公证账户、安全账户进行存款保护的,千万不要轻信。
  8.要提醒在家里的中老年同志,要保守好家庭以及个人的各类信息,如银行账号、银行密码、家庭住址等。中老年同志遇到不明白的事不要急于做决定,要先和家人联系、沟通,防止受骗。
  9.认真审视分析每一条信息和每一个来电,不轻信他人之言,遇事多与家人协商、或以直接回拨号码等方法进行甄别。
  10.不要随意点击网络上推广性的文件或链接,如犯罪分子制作的虚假网页的链接地址与官方网站的极为类似,有时仅有一位相似的字母有差异,需谨慎核实;谨防QQ被盗、QQ备注信息应谨慎,尽量不要将QQ联系人备注为“爸爸”、“妈妈”、“张总”等,一旦犯罪分子窃取QQ,从你备注的信息很容易分析出这些联系人和你的关系,切勿轻信QQ聊天记录里的任何联系电话和链接等。如发现电信诈骗违法犯罪等行为要及时报警。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