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职称英语计算机将取消统考,但其他省市改革依然缓慢
被舆论质疑十几年,仍屹立不倒
2016年06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014年3月29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参加职称外语考试的人员在考场外等候。(资料片) 据新华社
     27日,北京市委出台了《关于深化首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北京市将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自主评审,取消统一的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
  2016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提出,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
  那么除北京外,各地的落实情况如何?

  各地都有改革措施
但完全取消的很少

  梳理相关报道可以发现,近年来,虽然从中央到地方对职称考试都曾陆续出台过改革措施,但完全取消的很少。
  早在2013年两会,时任人社部副部长王晓初曾表示,职称外语改革一直在有序进行,试点方向按不同专业领域进行划分,一些情况下可以免试,防止一刀切和形式主义,改革将让职称外语更实用,对实际工作有效。去年,人社部还与国家卫计委出台规定,完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工作,不再将职称外语等作为申报条件。
  各省在实践中,则是缩小了职称英语和计算机考试范围、放宽成绩要求等。
  2007年起,福建省对于申报中小学教师、中等技工学校教师、中专老师、新闻、律师等20个系列(专业)专业技术资格,职称外语不作必备条件。2007年起,贵州省取消中级职称必须考外语的规定,包括新闻在内的22个高级职称同样取消外语考试。2008年起,南京市无须考外语的有小学教学、社区卫生、工程、会计、审计、艺术、工艺美术、文学创作等系列(专业)。
  甘肃省规定,从2015年起,对乡村教师晋升高级职称不作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温州市明确规定从2016年起,评中、高级职称系列,职称外语不再作为申报的必备条件,只作为晋升的参考要素。  河南已有13类人员可以免考相应职称外语,下一步,还将根据国家有关精神调整职称外语政策。 
  安徽规定,三大类专业人员职称评定不需和职称英语挂钩,但由于一些职业对外语水平有所要求,短期内不会全部取消。内蒙古明确,在旗县区、乡镇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长期在野外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等,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时,其职称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为申报条件。
有人考了12年
都没通过

  职称外语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如今每年有数十万人参加的英语职称考试,最早可以追溯到1998年下发的《关于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等级统一考试的通知》。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劳动力市场教研室主任丁大建说,当年把“英语能力”考核纳入职称考试,是因为不同的人从事不同的工作,标准不好建立,于是采用英语考试,统一考,既有难度,也有操作性。显然,如今再一刀切,已不合时宜。
  在11年前,新华社已经质疑过该考试。新闻中的主人翁叫顾建人,是上海的一位农业技师,这样一个“近年陆续发表了十多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同时在农产品开发方面成果卓著,仅2001年就盈利300多万元”的人,却连续两年参加职称外语考试没及格,评不了高级职称,只能把苦水往自己肚子里吞。
  比起此前央广报道的山东作家铁流来说,顾建人还算“幸运”。两年前,媒体纷纷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作家铁流为了评副高级职称(二级作家)努力了12年,考英语、考计算机,被考试折磨得垂头丧气。
  事实上,过去十几年里,无论民间还是社会舆论,对英语职称考试的质疑声一直很强烈,但多年来这项考试依然屹立不倒,改革的大动作不多。
  截至今年7月,我国总计取消211项职业资格认定。2015年起,网络广告经纪人、注册电子贸易师、全国外贸业务员、港口装卸工这些职位不再需要国家的考试和证书,就可以进入或者参与评级。
每年报考者数十万
已形成灰色利益链

  在这样的背景下,职称英语依然坚挺得很。一个合理的推测是,考试已经成为产业链。作为目前参与人群最多的职业资格考试之一,零基础“赶考族”是职称外语考试的大多数,保守估计每年报考人数在数十万。对此,市场上的培训机构也是五花八门,短信电话更是提前打爆手机,“一次包过、不过全额退费”、“签约通关,有保证无风险”等口号比比皆是。一些职称考试培训机构称,“保过”不靠多复习,关键是押题。
  业内人士给“职称外语考试”算了一笔经济账:一是考试报名费,每人三四十元到五六十元不等,这笔钱由各级有关部门按一定标准和比例分配使用;二是购买相关图书,如职称外语指定用书》及考试大纲,这些图书动辄四五十元;三是培训费用,各类辅导纷纷涌现,许多培训自称是省级人事考试中心开办的,或者是有命题老师亲自授课,费用从四百元到几千元不等。
  此外,职称英语目前还滋生出巨大的灰色利益链,报名、教材、培训、考试等各个环节都有人钻空子,甚至涉嫌违法,日渐异化成敛财工具。根据媒体调查,有的职称英语培训机构公然教考生作弊,相关工作人员有泄露考生信息的嫌疑,甚至有的收几千元就能修改成绩。很多考生往往报名不久,就会接到各种代考的、兜售考题的等电话和短信,不厌其烦。
  对于职称外语考试存在的一些问题,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认为,职称外语考过之后,不少人扔在一边,考而不用,这种“牛不喝水强按头”的做法让专业技术人员浪费了宝贵时间和精力。
  综合新华社、央广、中国青年报、中新社、新华日报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