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一中的杨鹏太棒了,高考成绩超省一本线112分
高二学生考上中科大少年班
2016年06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杨鹏(左三)和班主任张岩、同学在一起。
  杨鹏在学校留影。
     语文107分、数学139分、英语125分、理综278分,总分649分,凭借这个成绩,济宁一中高二(4)班的杨鹏被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创新试点班”录取。济宁一中有4人参加少年班考试,只有他一人被录取,他对理科科目的偏爱帮了他的大忙。
  本报记者 贾凌煜 
通讯员  张 伟

4人参加考试
只有他一人被录取

  28日,距离高二期末考试还有两周,杨鹏像往常一样在教室学习,准备参加期末考试。和其他学生不同,他已是一名准大学生。16岁的他,原本比同班同学小一至两岁,现在却成为“学长”,高考成绩出炉后,他经常被同学调侃。
  班主任张岩介绍,他不是班里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最好时考过年级第11名,一般在年级二三十名左右。这次能被中科大少年班“创新试点班”录取,他对理科科目的偏爱帮了他的大忙。
  能被中科大录取,杨鹏认为,“凑巧了”,因为初试题主要考数学和物理两门学科,高考时又是数学和理综较难。
  “这两门都是我最拿手的学科。初试过后,我被评为A档生,也就是说我的高考成绩达到山东省理科本科一批分数线就能被录取。”杨鹏说,自己的高考成绩不仅过了省的一本分数线,而且比一本线高了112分。
  数学考了139分,杨鹏和班主任张岩都觉得这不是他的真实水平。语文107分,他很羞涩,这也显示文理科成绩比例稍微有点失调。
  这次,济宁一中有4人参加考试,只有杨鹏一人顺利通过初试和高考要求。
他的答题思路
比参考答案通俗易懂

  小学时,杨鹏就十分喜欢做数学题,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
  在同桌高可浩的眼里,杨鹏的业余时间大都奉献给了数学题。下课时,他不是在给同学们讲题,就是自己研究答案又长又难的题目。这个时侯,谁说话他都听不见。
  高可浩记得,一次家人来找他,碰巧自己不在教室,就拍了一下杨鹏的肩膀,可半天都没见他反应。再仔细一看,原来他在做题,高可浩家人就没再打扰他。不过,这件事成了全家人的话题,经常用来教育高可浩。
  每次遇到难题,杨鹏总有自己独特的解答,这一点得到高可浩的高度认可。“有时我会借用杨鹏的笔记本,因为他的答题思路,比参考答案通俗易懂很多。”高可浩说。9月份,杨鹏就要启程去上大学。高可浩非常舍不得,本来两人准备参加9月份的数学竞赛的。
初中发现兴趣
高一开始学高等数学

  对一门学科的兴趣,取决于对它的体验。初中时,杨鹏几分钟就做完一套数学试卷,最慢不过10分钟。
  中考后,杨鹏无意间浏览到一位数学爱好者的博客,里面发布的几千篇文章,些文章深深地吸引住他。三个月的假期,他全在钻研这些知识。也就是从那时起,杨鹏明确了自己对数学的爱好。上高一后,他开始接触高等数学,越学越喜欢,今后的考研、考博也瞄准数学方向。
  杨鹏的家在泗水,高一时开始住校,每隔两周或一个月回家一次。周末,其他同学们回家了,他就独自在教室里学习。他的成绩好,生活自理能力也不差,这让同学们很佩服。 
  杨鹏被录取了,班主任张岩第一时间把好消息告诉全班同学。在学校和班级的努力下,老师们一直致力于因材施教,尽可能发掘每位学生的潜质,让像杨鹏这样的学生学有所长。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