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课堂上的生命教育
淄川区北关小学孙媛媛肖书霞
2016年06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根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仅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而且还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树立生命意识,在备课、上课以及课外的实践指导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生命意识,让学生拥有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成就生命的理念,最终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幸福感的四德公民。
  一、依托课堂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树立生命意识
  “灵魂是生命的根源,一个有灵魂的生命才是鲜活的。”先哲的话穿越历史,影响着我们。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学知、求真、向善、悟美的过程,就是一个追求真善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生命、欣赏生命。
  1.发挥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引导作用。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风格隽永的生命教育类佳作,教师要善于挖掘文章的内涵,并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现状,筛选适合生命教育的内容进行讲解。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生命 生命》一课,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的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传递给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绝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教学这一课时,在学生深入地读文后,再对其进行深入地讲解和拓展,通过挖掘其深层内涵,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听,使小学生于耳濡目染中,感觉生命的力量与伟大,将积极健康的生命观根植于学生内心深处。
  2.发挥写作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作用。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叶圣陶先生曾说: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是生活本身。可见写作教学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抒写的生命话题,让学生探究生命的规律、内涵和本质,对自然界生命和人类自身的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进而培养积极进取的生命意识和精神,以便更好地提升自身生命的质量。
  3.将生命教育理念融入自主学习。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此过程主要体现在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环节,因此生命教育理念可融入词句、段落甚至全文的讲解中。因此要求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感知生命教育的美好。
  二、让学生置身情境,体会生命的意义
  语文课堂上要丰富学生的生命情感,让心灵有所感悟,除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外,还应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表演,来感受真实情境中人物的情绪,体会其中各种的喜怒哀乐。在实际体验的背景下更能理解别人的需要和处境,进而尊重别人,理解别人。如在教学《触摸春天》一课时,教学前,可安排一次“假如我是一名盲人”的体验性活动:让学生蒙上眼睛,通过走路、读书、写字等行动,切实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与困难,之后组织学生在班内交流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教学时重视朗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在朗读中深化感受。要引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想象小女孩的所思所想,这样才能够感受到课文的主人公盲童安静对生活的热爱,她能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春天的气息,触摸春天的脉搏,捕捉春天的影踪,从而感悟到人生的真谛: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悟春天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还可以在课后安排阅读链接,读一读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师可简要向学生介绍海伦·凯勒的事迹,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在课外阅读和实践中,注重学生生命意识的建构
  语文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特别是综合性学习是小学语文学科中一个特殊的学习部分,其学习空间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实践为主,其学习内容多是一个主题。下面是我们在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了课文《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等课文后,进行的一次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看电影,谈启发”的一个环节。在交流彼此搜集到的“热爱生命”的故事后,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观看了法国记录片《微观世界》中,屎壳郎(一种昆虫)滚着它的粪球前进的一个小片段。在这个片段中,屎壳郎遇到了不少困难,它的粪球足有它身体那么的大,前进的道路又不平整,到处是突出的小枝条、石块,天公也不作美,下起了人类不以为然,对于昆虫却可能致命的大暴雨。在观看的同时要求学生结合“热爱生命”这一主题思考自己对片段的看法、感受。在热烈的讨论中,有的学生从这只小虫子身上看到了“万物皆有灵”,表示以后再也不小看这些虫子;有的学生将自己遇到困难时的心情与小虫子做了比较,从小虫子身上学习到了直面困难的勇气;有的学生则从小虫子中看到了生命的坚韧,体会到一些生命的哲理……另外,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具有强烈生命意识的课外读物和有关生命知识的科普作品,或影视作品。让学生写出读书心得或感想。例如:在教学《向命运挑战》之后我及时向学生推荐阅读《张海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书籍,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让学生从这些身残志坚的人物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反省自身,学生就会懂得更应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让生命焕发出光彩。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信息”,生命教育的本质,原该如此:点化人的精神生命,追求教育的艺术境界,让教育在尊重人的自然生命生长规律的前提下去培育和唤醒人的精神生命,提升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小学语文学科中蕴含生命教育的内容广泛、方式多样。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灵活处理教材,善于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的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积极因素来丰富生命教育内容,把健康的生命观根植于学生的心里,从而使学生更珍视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