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古城每周六都有活动
快来报名体验非遗项目制作吧!
2016年06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聊城6月28日讯(记者 杨淑君) 弘扬聊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非遗神奇魅力,力促非遗走进生活、融入生活,7月份,中华水上古城将举办非遗体验月活动,即日起市民可报名参加,更多地了解聊城非遗文化。
  水上古城非遗体验月活动,由聊城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东昌府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水上古城、山东保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举办,活动主题为走进古城,寻梦非遗,感受文化。活动时间为今年7月的每个周六(7月2日、7月9日、7月16日、7月23日、7月30日),每个周六体验一种非遗制作技艺,整个体验过程包括1个小时的文化讲解和1个小时的过程体验。
  非遗体验月将会体验到哪些非遗项目制作技艺?
  7月2日,东昌葫芦雕刻技艺。葫芦雕刻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东昌府区在历史上就以盛产质量上乘的葫芦而闻名。葫芦雕刻制作技法纯熟,雕刻题材内容也非常丰富,有关东昌葫芦雕刻工艺的来源,还有不少传说,其中就有宋代宫廷艺人王和尚和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发现等等的说法。而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畔的东昌府是经济文化的枢纽,当时的雕刻葫芦曾一度是运河两岸农家生产的重要商品,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东昌雕刻葫芦还曾远销全国各地。
  7月9日,东昌面塑制作技艺。聊城的面塑制作技艺中,冠县郎庄面塑是被国务院列入的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在冠县郎庄,曾经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会做面塑,十二生肖、历史传说、神话故事……无所不有,还有关公、八仙、哪吒闹海等等。面塑喜用艳丽的色彩,展现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7月16日,聊城编织技艺。草鞋、帽子、中国结……一双巧手来回穿梭,各色丝线紧密缠绕,这些极富艺术气息的生活用品就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这些制作娴熟、花样精妙的纺织和编织工艺品同样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7月23日,东昌陶艺制作技艺。有人说陶艺是手、眼、脑协调互动的过程,是智力发展的起源。尤其是孩子们,在游戏泥土、基本造型、实用造型、创意造型的逐步体验学习中,在艺术技能的创造与表现的探究过程中,更能发展感知力、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动手能力。
  7月30日,聊城剪纸技艺。自古,东昌古运河沿岸逢年过节、生寿嫁娶、乔迁新居时节,都有把房子装饰一新的民俗,用贴窗花、做墙围子来营造喜庆气氛,剪纸便应运而生。在宋代剪纸开始在民间广泛流行,而到了明清两代,得益于京杭大运河漕运,经济的繁荣,东昌剪纸进入鼎盛时期。
  活动当天,由非遗传承人或者非遗技艺大师为报名参加的市民和游客讲解,现场示范如何制作。即日起,各社会团队、个人就可以通过“水上古城”官方微信报名参加(扫描二维码关注后报名参加),报名成功后,凭证登记领取免费学习指定非遗项目的活动票,参与活动还有可能获奖哦,每期体验活动将抽取一名参与者奖励价值200元体验卡一张,其他人都将获得古城景点门票。
活动地点:古城楼南大街鲁西民间艺术体验馆(南城门北20米路东“梦回大明“内街”)。
活动咨询电话:8251836,张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