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缝补补再三年
烟台永铭中学初一四班于明心指导教师李瑞
2016年07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左三年,右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这句话是姥姥说给妈妈的,妈妈又说给我听的。就像火炬传递一样,在缝缝补补中,一种叫做“节俭”的美德一直在我们家传承。
  妈妈说以前姥姥姥爷的日子是“缝补”着过的。小到一双袜子,大到一床棉被,东西破了就打上补丁,衣服短了就接上布头。并不是因为家里贫苦,而是姥姥觉得“物一定要用到不能用为止。”妈妈小时候常常得穿姨妈穿小的衣服,可妈妈天生胳膊长腿长,经常袖子短一截,裤腿少一块。姥姥会找来花色相近的布,针脚密密地缝补上去。妈妈说上初中时,她还要穿这样奇怪的衣服上学,但在老师的眼里,她仍是个爱干净的好学生。
  就在姥姥一针一线的缝补中,妈妈也受到了熏陶。她一直有个针线盒,里面有大小不一的针,铜色的顶针和各色的线圈。妈妈的针线盒用处很大,我上衣的纽扣掉了,她用几针就缝上去了。我的裤子划了个口子,她飞针走线就把“口子”变成一条漂亮的花纹。我问妈妈:“干吗还要缝呢?我可以穿其他的新衣服。”妈妈说:“即使再富有,节俭也是一个中国人该有的美德!”
  于是,理所应当地,去年夏天,我也学会了缝缝补补。妈妈教我从细小的针眼里引线,打结,最后在布上穿针走线。我觉得手捏针线,就像撑起火炬一样神圣。我找了一双破了后跟的旧袜子,让妈妈为我剪了一块布,好贴在袜子的里面。然后我就引上颜色相近的线,开始一针针缝起来。穿针的时候,针扎到我的指尖,血把袜子染红了一块,但我并不大惊小怪。把袜子补完,这是让我快乐和有成就感的事。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里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人要学会节俭”。我们家的“缝缝补补”,恰恰是这种美德的传承。我会把“节俭”的火炬传承下去,使它成为不灭之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