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即将出任大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一行三会”官员“离职下海”现象再次引发市场关注。
据记者统计,2013年以来已有36位“一行三会”官员“离职下海”,涵盖处长到副部级等各级别的官员,不过以司级和处级干部居多。因为有官员离职未见诸报道,因此“一行三会”离职下海的官员数量应比样本数量大。
此外,目前离职的“一行三会”官员大多为专业技术性官员,离职后大多转向银行、保险、基金、证券甚至互联网金融等机构。
从36个样本的去向来看,共有10人离职后加入银行,占比27%,是最集中的去向。其次为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分别有六人、五人离职后加入。
人民银行系统方面,共有九位官员辞职“下海”,级别涵盖处级干部到副部级。除副行长胡晓炼、刘士余及行长助理金琦的任职是组织安排外,其余六人离职后到银行、市场机构任研究员的数量均为三人。至于“离职下海”的原因,提高收入是一个重要因素。一位离职后加入研究机构的央行官员对记者坦言:“(离职)原因很简单,收入太低了,缺少激励约束机制。”
6月初,证监会又批准五名干部离职,分别是上市部副主任陆泽峰、行政处罚委副主任张子学两名副司局级干部,上市部二处处长王长河、发行部二处处长蒋彦和四处处长杨郊红三名处级干部。此次人员调整引起了证券行业的广泛关注,市场一致认为证监会将迎来第四波离职风潮。上一波离职潮发生在2010年至2015年,其中仅2014年,就有约30名处级以上干部离职,2015年前五个月,有六名司局级干部离职。大多数干部离职后投身市场机构,尤其是基金行业。
显然,基金行业丰厚的薪酬和个人价值的增值空间吸引了大量的离职官员。“证监系统的处级以上官员离职之后,往往会进入基金公司、券商、私募等机构担任高管,年收入可以达到几百万,远远高于证监会系统的收入。”业内人士称。
市场机构历练、体制内晋升困难也是他们“下海”的原因。早在2015年年初,前证监会主席肖钢在内部会议上也解释了证监会频现离职风潮的原因,“从2014年主动离职的中青年干部情况分析看,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对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关注不够。”证监会内部管理职位有限,官员晋升比较困难,于是纷纷下海,谋求更开阔的职业机会。
据21世纪经济报道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