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牛也怕吹
2016年08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朱树松
  这二年,总听人说不管什么东西,都是外国的厉害(好)。什么马桶盖、奶粉、汽车、牛肉、空气、水,还有那些稀奇古怪的现代艺术啦……反正,只要是外国的,都比国内的强。这不,昨晚读报,前些时出版的《中国书画报》上的一篇贺天飞先生的文章《如果吹牛也上税》,其中引用的“国际笑话”却把笔者的心逗起了波澜。一想就笑,差一点失眠。笔者想,这样的好故事,不能独享,把它摘出来,让读友们一起乐一乐,多好!
  贺先生文中说:“某次到国外讲学,听到这样一个笑话,说是荷兰的牛,尤其是奶牛,世界驰名。为此,中国大陆的一著名画院要组织一帮顶级画家前往写生,可农场主说啥也不同意。
  按说这是好事情,农场主为啥不同意呢?在一些人的眼里,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呀,既可以提高农场的知名度,说不定还能得到‘顶级画家’的墨宝,何乐而不为呢?
  后来几经交涉,农场主才勉为其难地同意了。
  可,当那帮形象稀奇古怪,打扮穿越古今的中国画家们昂首挺胸地走进牛场时,却发现了奇怪的现象:全场清一色是公牛,绝无母牛的踪影!那些可怜的小牛犊因找不到妈妈而嘶声叫唤,连中国画家都不觉跟着垂泪。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中国画家大惑不解:这不是奶牛场吗?荷兰牛奶,还有这些小牛,难道都是公牛产的?几经询问,老农场主才道出了实情:听说你们中国画家特别会吹牛皮,母牛们听说你们来,连夜逃命去了,连它们的牛子牛孙都顾不上了!”
  虽然贺先生也说了,“这肯定是一个国际笑话”,“但也多多少少说明了一些中国画家吹牛的本事是够恐怖的。”笔者想,连外国奶牛都闻之恐惧,不得不舍家撇业溜之大吉,可见吹名影响之远之深,吹力之大之雄。笔者越读越觉得这段文字有意思,以致乐不可支。心想,外国东西再好,总有降住它的东西。你荷兰奶牛再厉害,牛奶在世界上再有名,也敌不过中国某些画家嘛。笔者高兴哦,终于,把那些总吹外国什么都厉害的人脸打了一下。
  而今国内艺术市场上的“鼓风机”,马力是越大越好,哪管它作品质量如何,尽吹得是曝土狼烟,好一个“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啊。大气中PM值大是不是与其有关呢,也未可知。文艺原本是化人的,所以才被称之为文化。文化的核心是“德”,所以品格高尚的艺术家被称“德艺双馨”。艺术家一旦远离了这条线,一头钻到市场的钱眼儿里不出来,那就没了人格,更何谈艺德。君不见满大街的招摇广告,除了世界级就是联合国级,连说个在国内什么的都感觉羞涩了。一眼望去,真像是老时候农村的集贸市场,那些怪异的人物照和离奇拗口的吹嘘文字,要是“刘姥姥”来了,或会笑话城里人是人贩子呢。难怪近段时间来,国家社团管理部门忙得不可开交,几批下来,到底清除了多少号称世界、国际、全球、中华等等的山寨社团,笔者也数不过来了。其实艺术界的吹,不光是某些中国画家,有的书法家、诗人等等,哪个行当里不吹呢。那些搞所谓现代艺术的更甚,因为它粘上了“洋味”。荷兰这事说的那些中国画家,虽然是个笑话,但总是有由头的,无风不起浪嘛。看来,还是实事求是的好。可一想,转个圈儿看,到底还是让外国的牛也憷头了一次。真不可小觑这事,它给那些一个劲地吹洋货(含所谓现代艺术界)说外国东西厉害的人提了个醒——替外国吹的时候,也得掂量掂量。要不,吹岔了,也会打自个儿脸的。
  唉!你说这些好吹的人,也难啊……
  (本文作者为著名书法家、诗词家,曾供职于山东省文联)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